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藤野先生

字體:16+-

┃閱讀指導┃

《藤野先生》最初發表於1926年12月10日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二十三期,發表時有一個副標題“舊事重提之九”。20世紀初,晚清政府派遣了大量的留學生出國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但是這些留學生魚龍混雜,認真學習先進科學文化知識的人很少,顯示出清政府推動的留洋運動的失敗。另外,魯迅在日本學習期間,日本軍國主義盛行,雖然有一些日本人士對中國人友好,但是仍然有不少的日本人歧視作為弱國子民的中國人。文章以自己在仙台學醫的經曆,通過藤野先生對自己關心的幾個具體事例,寫出了藤野先生正直、嚴謹、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的道德品質。文章還通過自己在仙台學醫期間遭受到的一些日本學生的歧視,寫出了自己棄醫從文,從科學救國救民到文藝救國救民的思想變化。文章在發表後,魯迅和藤野先生的感情也被當做中日民間友好交流的象征之一,促進了中日民間友好交流。

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上野的櫻花爛熳的時節,望去確也像緋紅的輕雲,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結隊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得學生製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

作者抓住“辮子”這個清朝的標誌,用諷刺的筆調來寫清朝留日學生在日本遊手好閑的留學生活,為下文離開東京埋下伏筆。

中國留學生會館的門房裏有幾本書買,有時還值得去一轉;倘在上午,裏麵的幾間洋房裏倒也還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間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響得震天,兼以滿房煙塵鬥亂;問問精通時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學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