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

字體:16+-

閱讀指導

原載於《未名》第二卷,1929年的詩作。收錄於《我的記憶》時改名為《秋》。秋天是詩人喜歡的意象,秋天所承載的低沉、壓抑、陰鬱等情緒正好符合詩人敏感且內向,多愁且哀怨的性格。所以詩人用多首詩來描寫秋天,但是在詩人不同創作時期,筆下的秋天也都有著自己鮮明的特點。如此詩中的秋天,咋咋呼呼地呼嘯而至,卻為詩人增添更多的煩憂,雖然詩人並無力反抗,但也並無更深的哀愁。

詩人將秋天擬人化,好像秋天有了自己的特點,很招搖地來了,但是詩人卻不再喜歡它了。

再過幾日秋天是要來了,

默坐著,抽著陶器的煙鬥;

我已隱隱聽見它的歌吹

從江水的船帆上。

秋天所帶來的情緒低落、心情抑鬱讓詩人煩躁,但他卻全然沒有奮起擺脫的意識與能力。

它是在奏著管弦樂:

這個使我想起做過的好夢;

夕陽下

我從前認它為好友是錯了,

因為它帶來了憂愁給我。

林間的獵角聲是好聽的,

在死葉上的漫步也是樂事,

但是,獨身漢的心地我是很清楚的,

今天,我沒有這閑雅的興致。

我對它沒有愛也沒有恐懼,

你知道它所帶來的東西的重量,

我是微笑著,安坐在我的窗前,

當飄風帶著恐嚇的口氣來說:

秋天要來了,望舒先生!

詩歌鑒賞

秋天是圍獵的季節,也適合在落葉上散步。但這些活動對於獨身的詩人來說,都不大適合了。

詩人對於秋天是“沒有愛也沒有恐懼”,但是他更明白秋天的“重量”,所以,他明確地感到了自己對於自己的威脅。

這首詩用口語化的形式,散文一樣的詩節,為我們勾勒了一幅秋天的畫卷。詩人並沒有浪費筆墨在描寫秋天的景物上,而是更關注秋天帶給自己的感受。“秋天”無疑是詩人喜歡的一個季節,秋天所代表的情緒也是詩人喜歡甚至熱愛的。但是,本詩中的秋天卻讓詩人感到煩躁,為了襯托這種情緒,詩人在整首詩中塑造了一個百無聊賴的獨身漢,並且借助這個形象陪襯出寂寥、憂鬱的秋天,兩者相得益彰。詩人使用了擬人化的方式來描寫秋天。開篇的時候,秋天奏著管弦樂;結尾的時候,秋天帶著恐嚇的口氣說話。這些描寫都讓秋天活靈活現地出現在讀者麵前,強烈地傳遞著詩人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