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

心願

字體:16+-

閱讀指導

這首詩創作於1943年1月,收錄於《災難的歲月》。對於詩人來說,1943年不是一個幸福的年份;對於整個中國而言,1943年更是一個黑暗的年份。雖然,黎明就在不遠處,但是,對於戰爭的厭倦,對於和平的期望也讓很多人都在迷茫。此時的詩人,更希望能用詩歌喚起大家的抵抗意識,期盼和平的到來。

開頭就用一個設問句引發讀者的思考。接著,詩人用最平常的願望來反襯實現願望的不易,強化了情緒的鋪墊。

幾時可以開顏笑笑,

把肚子吃一個飽,

到樹林子去散一會兒步,

然後回來安逸地睡一覺?

隻有把敵人打倒。

幾時可以再看見朋友們,

跟他們遊山,玩水,談心,

喝杯咖啡,抽一支煙,

念念詩,坐上大半天?

隻有送敵人入殮。

幾時可以一家團聚,

拍拍妻子,抱抱兒女,

燒個好菜,看本電影,

回來圍爐談笑到更深?

隻有將敵人殺盡。

隻有起來打擊敵人,

自由和幸福才會降臨,

否則這些全是白日夢

和沒有現實的遊想。

詩歌鑒賞

“打倒”“入殮”“殺盡”這三個詞匯步步升級,表達了詩人越來越強烈的情緒。

詩人在結尾一節告訴讀者,隻有起來反抗,才是爭取自由和幸福的唯一途徑。詩人通過描繪願望的美好來反襯現實的殘酷,從而引起讀者更深的共鳴。

這首詩用平實的口語表達了詩人最樸素的心願,他希望能吃飽肚子,和朋友們一起遊山玩水,一家團聚和和美美。但是即便是這些看起來最平常的願望,此時也是不能得到滿足的。怎樣才能實現這些心願呢?詩人用完全不一樣的口氣說出了“隻有”把敵人打倒、殺盡,副詞的使用強化了詩人的情緒。這樣羅列的格式,讓詩人的情緒在積累中得到了爆發。這樣口語化的表述,讓詩歌得到更廣泛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