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名師作文課(實戰篇)

如何寫一個好的結尾

字體:16+-

起承轉合最重要的是什麽?是合,就是結尾,你可以理解成合上書結束了,也可以理解成這個故事完結了。仔細想這個“合”是不是有很多意思啊?是不是有暗合的意思,是不是有合適的意思,是不是有合格的意思,是不是有合轍的意思?你隻有合了才叫結尾,否則你就沒有結尾。

魯迅的小說《祝福》的結尾是這麽寫的:“我給那些因為在近旁而極響的爆竹聲驚醒,看見豆一般大的黃色的燈火光,接著又聽得畢畢剝剝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將近時候。我在蒙朧中,又隱約聽到遠處的爆竹聲聯綿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濃雲,夾著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我在這繁響的擁抱中,也懶散而且舒適,從白天以至**的疑慮,全給祝福的空氣一掃而空了,隻覺得天地聖眾歆享了牲醴和香煙,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蹣跚,豫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這是在說節日的氣氛,但是祥林嫂死了,在這個漫天煙塵,到處都是爆竹的聲音、爆竹帶來的煙火、家家戶戶飄出過節的香味的時候,她死了。結尾是一個強烈的反差。又說到了除夕,又回到了開頭說的大年三十,一派祥和幸福的氣氛,一句話也不說祥林嫂,但你的心裏卻越發吃緊、難受。

一個結尾就有這麽大的作用。按照這樣的要求,我覺得有時候結尾沒有處理好,“起、承、轉”就白費了。

明代有人說,一篇優美的詩歌,“結句當如撞鍾,清音有餘”。比如杜甫的《蜀相》的結尾——“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餘味繞梁。老舍寫的《小麻雀》的結尾也有這種效果:“我沒主意:把它放了吧,它可能死;養著它吧,家裏沒有籠子。我捧著它,好像世界上一切的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我不知怎樣才好。後來我把它捧到臥室裏,放在桌子上,看著它,它還是那樣地愣了半天,忽然頭向左右歪一歪,用它的黑眼睛瞟了我一眼,又不動了。可是現在它的身子長出來一些,頭掛得更低,似乎明白了一點什麽了。”小麻雀原本有傷,又被貓咬,主人公又無計可施,究竟是死了,還是活下來了?它又“似乎明白了一點什麽了”。作者全留給讀者想象,讓人回味,很有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