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一門語言,讀和寫是分不開的。學習漢字,我們既要知道怎麽寫,還要知道怎麽讀。小學一年級,我們要係統學習拚音。學會了規範的拚音讀法,見到陌生的字,我們也可以讀出來,還能使用字典去查找、認識更多的生字,現在使用手機、電腦,多數人也是用拚音輸入法來打字的。所以,學好拚音非常重要。漢語拚音就是用字母和聲調為漢字注音的一種工具,你們知道拚音是怎麽來的嗎?
漢字注音經曆了漫長的曆史發展。早在東漢時期,有一位叫許慎的學者,他是中國最早給漢字注音的人。許慎編寫了一部名為《說文解字》的字典,這是中國第一部係統地按照偏旁部首來編寫的漢語字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在這部字典裏,許慎認為某些字應該注明讀音時,就用“直音法”為其注音,也就是用一個同音的漢字來為另外一個漢字注音。
明朝的時候,中國與西洋列國通商往來,許多西方來的傳教士為了學習漢語,便用拉丁字母和羅馬字母給漢字注音。當時鼎鼎大名的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於1605年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跡》一書,這是曆史上第一個用羅馬字母給漢語注音的完整方案。後來又有許多傳教士和學者研究出了幾十種不同的漢字注音方法。
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漢字的注音方式才得到統一。1955年,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性現代漢語規範問題學術會議公布了《漢語拚音方案》,後來經1958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至此,漢字的注音、記音才走上規範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