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超有趣:部編本語文教材同步學五年級下冊(2020版)

一、邊塞詩人與邊塞詩

字體:16+-

“邊塞”指的是國家邊疆的要塞地區。在古代,“玉門關”“陽關”是我國西部重要的邊關要塞。漢朝與匈奴、唐朝與吐蕃都進行過連年不斷的戰爭,無數的英雄將士長年駐紮邊關,保家衛國。戍邊將士們寫下了許多詩歌,有的描寫邊塞壯闊奇異的風光,有的反映戍邊的艱苦生活,有的抒發個人的愛國抱負和思鄉之情,這一類詩歌就被稱為“邊塞詩”。

唐代詩人楊炯在《從軍行》一詩中寫道:“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意思是寧願在軍隊中做一個小小的百夫長,也不想在書房裏做一個守著筆硯的書生。唐宋時期,不少文人投筆從戎,奔赴戰場,施展抱負,因而湧現出一大批“邊塞詩人”,比如岑參、高適、王之渙、王昌齡等。下麵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幾首他們的作品吧!

逢入京使

【唐】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唐天寶八年(公元749年),作為安西節度使高仙芝的幕府書記,岑參第一次遠赴西域。他告別了長安的妻子,躍馬踏上漫漫征途。離開長安已經好多天,回頭一望,隻覺長路漫漫,塵煙蔽天,一想到自己在長安的親人,就忍不住地流淚。沒想到,在路上他竟然碰見一個回京述職的老朋友,兩個人連忙停住馬交談起來。走馬相逢,沒有紙筆,也顧不上寫信了,隻能請朋友給自己捎個平安的口信到家裏!

出塞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是盛唐時期的詩人,尤以邊塞詩出名。除了《從軍行》,他的另一首代表作便是《出塞》。這首詩從一個士兵的內心活動出發,將壯誌難酬的愛國之情融入邊關的壯麗景色之中。“秦時明月漢時關”展現出一幅壯闊的圖畫:一輪明月,照耀著廣袤無垠、孤寂蒼涼的邊疆關塞。明月依舊是那秦漢時的明月,邊關與秦漢時的邊關也沒有什麽不同。然而秦漢以來無數獻身邊疆的將士,卻再也不能回到家鄉。要是攻襲龍城的大將軍衛青和飛將軍李廣今天還依然健在,絕不會讓敵人的軍隊翻過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