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傳:全三冊

二 起用重臣學問很深

字體:16+-

治平四年三月間,英宗皇帝的喪禮剛剛應付過去,神宗皇帝立刻發布詔命:任命王安石為知江寧府事;任命司馬光、呂公著為翰林學士。

江寧是南方大郡。依慣例,在朝廷做過知製誥、三司使、參知政事之類高官的重臣因故自請外放,往往被派到大郡任知府,將來朝廷需要這些人的時候立刻召回,在朝廷中的職位會比早先更高。王安石在仁宗一朝曾任知製誥一職,後丁憂回鄉,離職的時候仍然是個知製誥。如今皇帝任命他為江寧知府,正是補他一個外放之缺,將來一旦奉詔進京,所得官職當在“知製誥”之上,算起來不是主管全國財政的三司使就是掌握軍權的樞密使,也有可能直接被任命為參知政事——也就是一個副宰相。

翰林學士同樣是個極重要的官職,凡皇帝起草重要詔命即顧問於翰林學士,職責比知製誥更重。這是一條直通宰相之職的“天梯”,朝臣能擔任翰林學士的,無不欣喜若狂。

現在神宗皇帝剛掌權,就讓王安石擔任江寧知府,命司馬光、呂公著擔任翰林學士,於是早在仁宗年間就聞名朝野的“嘉祐四友”一躍而起成為皇帝的左膀右臂,這也標誌著神宗一朝的變法圖強正式展開布局。

然而令神宗皇帝感到意外的是,諫議大夫司馬光接到升任翰林學士的任命後並不謝恩,反而當天就上劄子請辭翰林學士一職。

翰林學士是個要緊差事,司馬光不肯就職,倒讓神宗費解。就把司馬光辭謝官職的劄子扣住不發。司馬光見辭職沒有下文,隻得親自上殿來見皇帝,請求辭去翰林學士一職。

司馬光這個別扭勁兒真把皇帝弄糊塗了,幹脆當麵問他:“朕初繼位,百事待舉,朝中能重用的臣子不過數人而已,既命你掌翰林學士,為何堅辭不受?”

司馬光老實答道:“陛下是聖主明君,應該量才器使。臣秉性迂魯,為人固執已見,做禦史、諫官則有餘,做翰林學士則不足,反複思量,實在不敢接受翰林學士一職,特請恩準免去職司。”略緩了緩又說,“陛下初繼位,朝廷事多,臣應該多盡心,就請陛下任命臣為知諫院,或者做個禦史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