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是故宮

·肆·太和殿前為什麽要放日晷和嘉量

字體:16+-

太和殿前是一個寬闊的小平台,皇帝當初裝修時不希望它空著,所以做了些“小軟裝”,擺放上了銅鶴銅龜、日晷和嘉量。關於龜和鶴的故事,我們後麵會講到,這裏重點講講為什麽要放日晷和嘉量。

日晷是古人的“sun watch”,它是利用日影來計時的工具,其主要由圓形的晷盤和豎立其上的晷針組成。

日晷的原理很簡單:晷盤麵南朝北,和地球赤道平行,垂直插入的晷針指向北極,與地軸平行,整個晷盤上均勻地用十二地支來表示12個時辰,畫出時刻線。

需要說明的是,古代的1個時辰不等於1小時,它相當於2小時,而每個時辰又分為初、正,比如晚上11點到淩晨1點是子時,其中11點是子初,12點為子正。

這裏要特別注意,日晷是兩麵都有讀數。不同的季節,看的麵不一樣:從春分到秋分,太陽投影在正麵,而從秋分到次年春分,太陽投影又跑到背麵。讀數時,當看正麵日影時,要順時針讀,而看背麵日影時,則要逆時針讀。

日晷計時有自己的科學性,雖然不能和現在的鍾表相比,但誤差也不大,那麽皇帝把它擺在太和殿前真的是為了看時間嗎?當然不是!首先這個日晷特別高,僅晷台就有2.7米,而明清皇帝的身高雖然沒有明確記載,但應該都不會超過2米,如果真是為了看時間,皇帝踮著腳仰著頭都不行。

那他可以搬個椅子墊著看嗎?這也不可能,作為計時器的日晷,看似作用很大,但實際使用很受限,它測時間必須有一個前提—太陽,所以在陰天和晚上,日晷隻能當擺設,沒有作用,而就算是在白天,在一些有樹的地方,比如養心殿,濃密的樹葉會在某一段時間擋住陽光,也會導致日晷的投影無法顯現。

因此,這個日晷和計時關係不大,放在這裏隻是一種象征意義。它代表皇帝掌握著天下的時間、天道運行的規律,晷盤圓形還象征著“天圓”,同時整個日晷用四根石柱支撐,這也有特殊寓意,它們象征四極,源於女媧補天時,砍斷大烏龜的四隻腳來支撐天的四個角(四極),穩固住天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