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是故宮

·貳·故宮裏的『斷魂橋』在哪裏

字體:16+-

民間傳說,故宮裏有座“斷魂橋”,凡是犯了錯的文武百官,全都要通過此橋被拉到午門外去斬首,而且,過這座橋還有講究,當未走上橋時,官兵們得好吃好喝“伺候”犯人,有點“最後一餐”的感覺,而當過完橋後,犯人立馬就會被戴上刑具,押赴午門。

過了此橋,魂也沒了,故名“斷魂橋”,它的位置就在武英殿附近。其實這座橋的本名不叫“斷魂橋”,而是叫“斷虹橋”。斷魂橋?斷虹橋?那麽,這座斷虹橋真的會斷魂嗎?

民間關於“斷魂橋”的傳說僅僅是傳說,因為曆史上的午門根本不是斬首的地方,官員們也不會通過此橋去赴死。斷魂橋的說法也許是它的本名“斷虹”諧音“斷魂”導致。

斷虹橋,聽起來有點像“斷了的彩虹”,有人認為,它的得名是因為在斜陽的照射下,地平線仿佛把這條形似彩虹的橋梁給截斷一般。

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我曾經在夕陽西下時好好觀察過斷虹橋,確實有點像被地平線截斷一般,還是挺神奇的。

不過,“斷虹橋”的得名和陽光照射關係不大,它的背後有更深的講究。

皇宮裏的橋,實用性不強,一般都是體現建築的等級規格,斷虹橋也不例外,有故宮專家考證,這座橋實為元代皇宮崇天門前的周橋。

眾所周知,明代紫禁城的修建是在元代皇宮的舊址上進行的,據專家推測,今斷虹橋一帶有元代皇宮的正門崇天門,在《輟耕錄》裏記載:“直崇天門,有白玉石橋三虹。上分三道,中為禦道,鐫百花蟠龍。”

這種在皇城正門前建的橋梁叫“周橋”,是一種製度和規格上的需要,源於“造舟為梁”的典故。(《析津誌》:“周橋,義或本於《詩》‘造舟為梁’,故曰周橋。”)在《詩經·大雅·大明》裏講到,當年周文王迎娶太姒時,“造舟為梁”是婚禮儀仗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曆史學家顧頡剛先生考證,“造舟”為周代天子之製,“造”有“靠”之意,“造舟”,其實就是將舟船並排靠在一起連接成浮橋,是一種天子的禮儀。經過演變,後世把實際的“舟”換成了石橋,名“周橋”(古代舟、周兩字通用)。同時,建在皇宮正門前,還是等級的象征,典型代表就是太和門前的五座金水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