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讀書

驅遣我們的想象

字體:16+-

在原始社會裏,文字還沒有創造出來,卻先有了歌謠一類的東西。這也就是文藝。

文字創造出來以後,人就用它把所見所聞所想所感的一切記錄下來。一首歌謠,不但口頭唱,還要刻呀,漆呀,把它保留在什麽東西上(指使用紙和筆以前的時代而言)。這樣,文藝和文字就並了家。後來紙和筆普遍地使用了,而且發明了印刷術。凡是需要記錄下來的東西,要多少份就可以有多少份。於是所謂文藝,從外表說,就是一篇稿子、一部書,就是許多文字的集合體。

當然,現在還有許多文盲在唱著未經文字記錄的歌謠,像原始社會裏的人一樣。這些歌謠隻要記錄下來,就是文字的集合體了。文藝的門類很多,不止歌謠一種。古今屬於各種門類的文藝,我們所接觸到的,可以說,沒有一種不是文字的集合體。

文字是一道橋梁。這邊的橋堍站著讀者,那邊的橋堍站著作者。通過了這一道橋梁,讀者才和作者會麵。不但會麵,並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先就作者的方麵說。文藝的創作絕不是隨便取許多文字來集合在一起。作者著手創作,必然對於人生先有所見,先有所感。他把這些所見所感寫出來,不作抽象的分析,而作具體的描寫,不作刻板的記載,而作想象的安排。他準備寫的不是普通的論說文、記敘文;他準備寫的是文藝。他動手寫,不但選擇那些最適當的文字,讓它們集合起來,還要審查那些寫了下來的文字,看有沒有應當修改或是增減的。總之,作者想做到的是:寫下來的文字正好傳達出他的所見所感。

現在就讀者的方麵說。讀者看到的是寫在紙麵或者印在紙麵的文字,但是看到文字並不是他們的目的,他們要通過文字去接觸作者的所見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