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漫話

07 瘧蚊和瘧疾

字體:16+-

由蚊類傳播的疾病,有瘧疾、發疹熱、血吸蟲病、黃熱病等。發疹熱(Denguefever)雖在我國南部沿海一帶常有發生,但是良性,不會有性命之憂。線蟲病是由一種住血絲狀蟲(Filaria bonorofti Cobbold)寄生在淋巴管係統中而起。仔蟲在末梢血管,又由赤斑蚊等傳播給別人。但這種蟲隻產在日本的幾處地方。黃熱病(Yellow feverGelbfieber)原是一種凶猛的傳染病,在十八世紀中,美國有過35回可怕的大流行。可是分布區域隻限於中央亞美利加、南亞美利加以及阿非利加洲的西海岸,和我國又沒有什麽重大關係,所以現在把以上三種病和常蚊的關係,擱過一邊,且將瘧蟲傳播瘧疾的徑路,來說個明白:

瘧疾可分作三種,為:熱帶熱(即是每日熱、惡性三日熱等)、四日熱及三日熱。這三種瘧疾,各有各的病原體,為:plasmodium vivax Grassi etFeletti,malariae Laveran,falciparum welch,其中熱帶熱最惡性,死亡率最高,治療困難。三日熱和四日熱,雖比較好些,但四日熱也是糾纏不清,難以治愈的病症。分布最廣的,是良性的三日熱,我國幾乎全國都有它的足跡。其餘兩種,隻限於熱帶地域。

最初發現蚊和瘧疾有關係的,是英國軍醫羅斯(Ronald Ross)。他受前輩瑪梭(Patrick Manson)的通知,知道蚊是傳播瘧疾的,就著手研究鳥類瘧疾和Culex quinquefasciatus蚊的關係,於是就明白:這種鳥類瘧疾病原蟲,由吸血而入蚊的胃中時,就在那邊生出球狀的雌性配偶子,和細長的雄性配偶子,不久又合並而成(呈)紡錘形的結合體,貫穿胃壁,集在外部,成一個大的囊狀體。此後,囊狀體的內容物分裂,成許多胞子前體,胞子前體更分裂,便成細長形的胞子蟲(即種蟲),種蟲穿破被囊,入蚊的體腔,再前進而達到唾液腺,等待蚊的再去吸血。1898年,他才將觀察的結果發表。此後瑪梭再繼續研究,1900年,將在意大利吸了瘧疾病人的血的蚊,帶到倫敦熱帶醫學校來,使它刺自己的兒子P. Thurbun Manson和George Warren,果然他們害瘧疾病了。兩年後,1902年意大利人苦拉希(Grassi)發表關於人體瘧疾病原蟲,在歐羅巴瘧蚊(Anopheles maculipennis)體內的發育變態的精細研究,認定人體瘧疾的病原蟲,隻能在瘧蚊類中Anopheles蚊的體內發育和變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