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蠅(Gastrophilus equi Fabricius)是馬牧場上常能看到的一種蠅。體長14毫米左右。體黃褐色,頭、觸角、腳及腹部是黃色。翅半透明,稍帶灰黃色,中央及翅端有暗褐斑。雄蠅腹部的末節,向腹麵屈折;雌蠅是最後二節,屈成膝狀。它的生活史,頗複雜而有趣,現在說明如下:
馬蠅
它把卵子產在馬毛上,但並不是不論哪處的毛都行,一定要揀馬舌能夠舐達的地方——因為它的孩子如其不給馬吃入胃內,除等死外,是毫無辦法的。卵子如果堅牢地附著在馬毛上,是不會由馬舌帶進口裏而到胃裏去的。這些從卵孵化的幼蟲,趁著毛而到皮膚,刺蜇這部分。馬感到了癢,必然要來舐這部分,於是,這蛆便附著馬舌上,接著入胃,用它的口鉤,掛在胃壁上,吸收胃液。當解剖馬的屍體時,我們常能見到它胃裏藏著幾十條或幾百條蛆。胃壁一被這蛆附著,便成凹陷,分泌膿汁。這膿汁是蛆的重要的營養料。當蛆從肛門出來後,凹陷也不久硬化。
平均經過十個月左右,到了第二年的五六月裏,這蛆已充分長成,辭了它寄生的胃,跟了排泄物一同下腸而去。它若隻靠排泄物帶著,那麽經曆長長的大小兩腸,要費頗久的時間。所以蛆自身也起一種波狀運動,可在比較短促的時間內達到肛門,但也有中途化蛹的。
蛆和馬糞一同落到地麵,立刻掘垂直的孔。孔並不大,恰恰能遮住它自身。孔掘成後,把自己的身體掉頭,頭向上方,蟄居在裏麵,皮膚不久硬化,變成圍蛹。過了一段時間,頭上有兩個角狀突起生長出來。它就用這兩個突起呼吸。雖因當年氣候寒暖而略有遲早,大概經過六星期左右,這馬蠅便在空氣中飛舞了。
馬蠅,粗粗一看,和虻很相像,但它半透明的翅上,有暗色的斑紋,中央竟連成帶狀。普通的虻,雖也是透明,卻沒有這種斑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