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雄蜻蛉結伴飛行,有時是在搜尋產卵的地方,有時正在產卵。它們發現了適當的池沼,料定有足夠孩子們吃的食料時,便向水中產卵。那麽產卵時為什麽要雌雄在一起呢?因為雌的身子輕,到水中就浮起,不能深深地潛到水中去,若有雄的幫助,那麽可以深深地潛入水中,一直浸到雄的腹基部。它們的卵子,深深地附在水草的莖上,因為這樣可免遭別種動物的捕食。有時我們看到紅蜻蛉一麵貼水低飛,一麵將尾端蘸水,就是唐朝大詩人杜甫所歌詠的“點水蜻蛉款款飛”的情形,普遍都以為是在產卵。其實蜻蛉產卵絕不是這樣簡單,若不是雌雄相連結,絕不能安全地產卵。
蜻蛉的卵,孵化而成幼蟲。它們活潑地在水中動作,這叫作水蠆。水蠆有別的幼蟲身上完全看不到的兩個特點:
第一,頭部有一個麵具。這是下唇的變形,因為形狀活像戴著麵具,所以就取了這一個名字。這假麵具的基部,變成了腕,附在口上,末端有一雙鉤子。水蠆也是肉食性,捕食昆蟲或小魚。它要捉蟲時,或是靜靜地等待,或是悄悄地找尋,遇到後,便突然將腕一伸,把假麵具向前推出,用鉤將蟲挾住,再拉回來吃。
幼蟲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用來呼吸的直腸裏麵,有內部由毛細管形成的乳狀突起,再分出氣管到身體各部,這叫氣管腮。在由肛門吸入的水中,交換氧氣和碳酸氣。
水蠆經過了幾回脫皮,就有了翅的痕跡,這叫亞成蟲。它老熟後就爬上水草、木樁或石塊,再脫一回皮而變成蟲。幼蟲期大概是一年。就用幼蟲的形態過冬,到明年春天而變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