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從寶寶出生開始不知道要遇到多少次,他們尚在繈褓之中,不會訴說痛苦,也不會表達不適的部位。即使寶寶吃喝拉撒睡照常,家長看著發熱的寶寶,仍然會一臉惶恐,更別說孩子發熱時蔫蔫的,吃得少,不愛笑,甚至抽搐了。家長們的心思,我們都懂,因為就算是我們做臨床工作的,麵對自己的孩子發熱,也會緊張,心思同樣聚焦在多少攝氏度、哪裏出了問題、是否嚴重等方麵,但我們與多數家長不同的是,在確認過幾個問題後,發熱是否為病態,是否需要用藥,心裏很快就有了答案。
小兒正常體溫
腋溫:36~37℃
肛溫:36.7~37.7℃
口腔溫度:36.4~37.4℃
發熱的確診
當腋下溫度>37.2℃、口腔舌下溫度>37.5℃或肛溫>38℃,一晝夜溫度波動在1℃以上可稱為發熱。
小兒體溫的測量,通常可以從體表和體內獲得。體表溫度,就是體溫計接觸皮膚表麵一段時間後獲得的體溫數值,用電子溫度計或水銀溫度計夾在腋窩處就是測量體表溫度;體內溫度,就是將體溫計置於體腔內獲得的溫度數值,如把肛門溫度計置入肛門內,就是測量體內溫度。由於不同部位的溫度不同,所以判斷發熱的標準也不一樣。
測量腋溫 在腋窩處測量體溫是使用最廣泛、最傳統的體溫測量方法。測量前先擦幹腋下的汗水,觀察體溫計有無破損,然後手拿體溫計玻璃的一端,將水銀柱甩至35℃以下,將體溫計玻璃球(含水銀)端放在腋窩中間夾緊。按住孩子的胳膊,使其不要亂動,測體溫一般需要3~5分鍾。測量完後,將體溫計放在與眼平行的位置,找出水銀柱所到達的刻度,準確讀數。目前,家長也可以用電子腋溫表測量,使用方法是開機後,查看是否已經歸零,放到腋下,聽到提示音就可以直接讀取數字了。有的溫度計還具有記憶功能,可以翻看上次的溫度,很方便。其缺點是測量時間長,孩子不容易配合。如果患兒腋下有汗,會影響電子體溫計電子元件的熱導率,進而導致測量數據的誤差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