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針,少吃藥:兒科專家教你防治小兒常見病

不咳也不喘—胸悶變異性哮喘

字體:16+-

曾經有一位患者,3年來一直有胸悶症狀,一天24小時要求家人為他搓胸,家人帶著他四處求醫,被多家醫院診斷為“精神障礙”,後來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就診,患者通過氣道反應性等特殊檢查,並經過相應治療後,最終確診為哮喘。2005年6月8日CCTV《走近科學》欄目專題報道了該病人的曲折故事。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沈華浩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經過10年係統研究,發現臨**的確存在一類沒有典型的喘息症狀,而以胸悶為唯一臨床表現的哮喘病人。這是繼1992年鍾南山院士提出“隱匿性哮喘”之後,由我國學者在世界上首次發現並提出了胸悶變異性哮喘(CTVA)的概念。全球哮喘防治創議的兩任主席Eric Bateman和Paul O’Byrne及英國皇家院士Peter Barnes等國際著名呼吸病學家均對這一發現給予了高度評價和祝賀。鍾南山院士認為“這就是我們中國製造的原創成果”。

由於胸悶變異性哮喘的患者不會出現咳嗽、喘息和呼吸困難等症狀,肺部聽診也不存在哮鳴音,唯一的症狀是胸悶,所以漏診和誤診率極高。如果長期得不到診斷,患者可能會出現焦慮、抑鬱等心理疾病。建議家長和兒科醫生們,如果遇到孩子自訴一直覺得憋氣、透不過氣、好像有重物壓在胸前、覺得胸前發緊等,或者孩子在胸悶時表現為長出氣、長喘氣,尤其夜間好發,可自行緩解,又有過敏病史或過敏家族史者,都要考慮胸悶變異性哮喘,並要求進行排查。

胸悶變異性哮喘存在哮喘典型的病理特征——氣道高反應性和可逆性氣流受限。通過流速容量環、脈衝震**、支氣管舒張試驗、支氣管激發試驗、呼出氣一氧化氮可以輔助檢查。另外,為了明確胸悶變異性哮喘的診斷,還應與其他疾病相鑒別,接診醫師會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安排化驗及檢查,如心電圖、24小時動態心電圖、心肌酶、X線胸片、胸部CT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