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其實很好學:中學古文高分詳解

八年級下冊

字體:16+-

《桃花源記》

【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潛,別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東晉傑出詩人、辭賦家、散文家,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這是網絡上給出的簡介,很真實,但是有點俗氣。更俗氣的是這個稱號——“江西首位文學巨匠”。既然是巨匠,那陶淵明就不會專屬江西,應該屬於不同的時代,屬於所有地區的中國人。

但是,這篇文章告訴大家一個事實,作為曆史上為數不多的擁有私諡的人,他可不是一個簡單的隱士,也不是一個老學究,他是一個具有“先進思想”的人,他筆下的《桃花源記》不僅寫出了一種夢想,更寫出了一個烏托邦,即使他自己也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烏托邦。

還有一個更俗套的概括,但是內容無可厚非:陶淵明詩文感情真摯,樸素自然,清高耿介,灑脫恬淡,影響了後世文人的思想和創作,其作品有《飲酒》《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五柳先生傳》等,傳世詩共125首,文12篇,被後人編為《陶淵明集》。

我們不做廣告,隻是廣告的搬運工。

【原文】

晉太元(1)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2),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複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4),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5),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6)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7)來此絕境(8),不複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複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