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記

來自父親的終生陰影

字體:16+-

卡夫卡的父親赫曼·卡夫卡為屠夫之子,清寒的家境、困苦的成長曆程造就了他堅毅、果敢而強勢的鐵漢性格,企圖心旺盛的他於十四歲離家、十九歲加入軍隊、三十歲後創業開了一家裝飾用品專賣店,胼手胝足,白手成家,讓妻兒得以過上中產階級小康生活。

在卡夫卡眼中,父親不隻是強人,甚至是暴君。三十六歲時的卡夫卡,洋洋灑灑寫了五十餘頁《給父親的信》,開宗明義便說父親在他心中種下根深蒂固、不可動搖、無法以理性排解的恐懼。信中提及卡夫卡關於父親最鮮明的一次童年回憶,是某天夜裏卡夫卡吵著要水喝,父親難忍他的吵鬧,遂將他從**拖下來,關在家門外。卡夫卡從此成為一個循規蹈矩的孩子,將所有情感與情緒壓抑在心。

《給父親的信》中也描述道,一路苦過來的父親常指責卡夫卡衣食無虞、養尊處優,這在卡夫卡內心造成沉重而難以為外人道的罪惡感。父親的想法總是對的,舉凡與父親想法不同的意見一律是錯誤的、瘋狂的、不正常的。在這樣的父親麵前,以纖細敏感、害羞內向、優柔寡斷形容自己的卡夫卡益發抬不起頭。盡管在校成績優異,而後更擁有法學博士的傲人學曆,學生時期的卡夫卡時時擔憂考試有不及格之虞,成年後的卡夫卡又恒常厭棄自己。

日後,《給父親的信》不隻成為卡夫卡迷解讀大師人格或為大師作傳的依據,也成為精神分析研究的文本,乃至於成為歐洲文學史上著名的一封自傳色彩濃厚的家書。

在真實人生中,父親給卡夫卡的人格與一生蒙上陰影。在創作上,從《變形記》裏對變成一隻蟲的兒子不聞不問甚至亟欲除之而後快的父親,到《判決》中破口大罵要兒子去投河的父親;從《審判》中迫害受害者的父親,到《城堡》裏麵對苦苦哀求仍無動於衷的父親,卡夫卡筆下的父親形象從來不是父愛的化身。矛盾的是,無論是企圖通過旅行或婚姻離家,卡夫卡終究無法脫離父母而獨自生活,總是又回到位於布拉格的家中,乃至於到溘然長逝後都還與父母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