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希望孩子不生病

家长必须了解的抗生素使用指南(一)

字体:16+-

抗生素到底是什么?

我们先要了解什么是抗生素。

医学中抗生素的定义: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是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中含有转基因工程菌培养液的提取物和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等其他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咱们老百姓接触最多的抗生素为β内酰胺类,如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其次为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或红霉素类抗生素。

简单地说,抗生素是用来对付细菌的药物,所以,若不是细菌感染造成的疾病,就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但也不是所有细菌感染都要使用抗生素。同样,不是所有的疾病都需要使用抗生素,一般感冒及流行性感冒是常见的病毒性感染,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使用抗生素前,必须先找出真正的凶手——病原体,在确定细菌感染时,使用抗生素才有疗效,而这需要专业的评估。

针对已发生的疾病,如肺炎、扁桃体炎、中耳炎、泌尿道感染等,可考虑使用抗生素。在医院里,医师也可通过各种信息,如发热、化脓、全身酸痛等症状,判断患者感染是不是因细菌造成的。因此,每位医师在决定使用抗生素时,在合理应用的前提下,必须同时考虑很多事情。包括升阶或降阶策略、抗生素选择(过去病史、感染源、菌种)、剂量(严重度、组织穿透力、代谢能力)、给药路径(口服、针剂、外用、塞剂)、给药频率(服药顺从性、照顾者的能力与维持药物浓度)、治疗天数(感染部位、种类、临床反应)、不良反应(腹泻、过敏)、经济性与便利性等。

比如,3个月以内的婴幼儿肺炎一般来说感染革兰氏阴性菌概率会高点,而肺炎支原体是导致5岁以上孩子肺炎的重要病原体,因此,针对不同年龄的患儿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才是最合理的。

所以抗生素并不是拿来就能用的,家长也不能想给孩子用什么抗生素就自行去买,也不是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的。一定要遵循医嘱。

以下就是几个抗生素使用过程中的小问题。

1. 口服抗生素孩子吃够量了吗?

临**经常遇到一部分家长在孩子生病时总是急于输液,觉得口服抗生素效果不好,药效太慢。这个问题我一直以来都觉得非常有趣。

举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头孢克肟,这个药的说明书对于药的用量大概是这样写的:儿童用药每千克体重1.5~3 mg/次,严重时可每千克体重6 mg/次。以体重10 kg的孩子为例,大部分孩子是按轻度感染即每次25 mg(半袋),每天2次来服用的。

现在主流的头孢甲肟的注射用药,说明书中介绍:儿童用量每天每千克体重40~80 mg,分3次静脉给药。我们发现,一般使用时都是按每天每千克体重80 mg来计算的。

也就是说,我们在口服药物时往往按小剂量来服药,轮到打针时,却往往会按最大量来输液治疗,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所以很多人会产生一种错觉:打针就是比口服管用。

因此,口服抗生素一定要足量才有效。

2. 抗生素疗程使用够了吗?

我在临**经常遇到孩子口服了一次药物,或口服一天抗生素,家长就带着来医院打针的。我想说,很多问题并不是一定要输液才有效果,其实很多情况下,医生给孩子输液都是家长逼的。天下没有仙丹,吃药吸收也有一个过程,我不建议口服药物还没有起效,就着急地停药打针。

还有,孩子症状刚一好转,就停药,这也是不可取的。

有的患儿停药1~2天后,症状可能会再次加重,然后不得已再选择打针,这当然是错误的。药物的停用应在孩子体温正常或症状消失至少3天时,这是最起码的使用药物的常识。

因此,我想强调的就是,用药的开始与停止都请遵从医嘱。

服用抗生素有一定的疗程,通常医师会交代吃完后要复诊。以医院开5天的药量为例,服完5天份的药之后,就必须复诊。医师评估患者状况,如有好转可停药,如果没有好转,医生可能会交代患者继续服用先前的抗生素,也可能会考虑换药。

为什么必须用够疗程呢?

这是因为抗生素需达到血中治疗浓度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杀死所有细菌。因此,患者千万不要自行停药。若自行停药,未被消灭的细菌可能卷土重来,甚至可能蓄积更可怕的力量反扑。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疗程是否足够。即便见了效,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够必需的周期,更不要自己频繁更换药品。因为用药起效需要一个过程,频繁换药,反而造成耐药,菌群失调。

曾经就有这样一位患儿,扁桃体经常化脓,每次验血都发现血象偏高,打两天针或者吃几天抗生素就好了,但是没过几天就又犯了。

家长找到我时已经非常焦虑了:“刘医生,你看看我家孩子是不是免疫力出现了问题?不会有什么大毛病吧?我们怎么才能预防扁桃体发炎呢?能给孩子配点提高免疫力的药吗?”

我一看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到达了15×109/L,明显是细菌感染的扁桃体炎,用抗生素是没问题的。于是我就先开了3天的抗生素,看看效果,3天后让家长复查。

3天后,家长问我,孩子一切正常了,是不是可以停用抗生素,开点调理的药。

我告诉家长:“孩子之所以容易反复,就是你们之前没有规范地治疗,不遵医嘱,擅自停药。抗生素必须足疗程规范应用,这是预防复发的必要措施,按照你家小朋友的情况,有效抗生素治疗至少要10天。已经用了3天,最少还需要口服7天,否则,容易复发。”

家长依然很迷惑:“刘医生,您说抗生素用时间长点可以预防复发?不是说抗生素伤身体吗?伤了身体、抵抗力差了,不是更容易生病吗?”

其实这个家长的想法很有代表性,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担心。我们医生也在努力明确诊断,尽量避免滥用抗生素。但是,治病是在保障孩子健康的基础上权衡利弊得失后选择的,细菌性扁桃体炎必须应用抗生素,而且要规范地足疗程应用。就像以上这个反复发作扁桃体炎的孩子,扁桃体上有许多较深的小窝,病原体隐藏较深,极容易形成病灶,抗生素需要较长时间地服用,才能彻底治愈。如果中途停药,就无法根除全部病菌,还有可能产生耐药性,这就是导致孩子反复急性发作扁桃体炎的原因之一。

孩子生病要适当用药,特别是抗生素的应用要谨遵医嘱,不能一概排斥!

这个家长遵照我的医嘱,坚持服用了10天的抗生素,再加上中药进行了调理。家长后来告诉我,孩子半年都没有复发了。

因此,抗生素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正确的治疗疗程,才能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防止疾病复发。

3. 是不是抗生素的级别越高,对孩子损害越大呢?

很多家长对抗生素的选择总是小心谨慎,总觉得用的级别高了会不会对孩子伤害大。其实不是这样子的,抗生素的选择是根据孩子所感染的细菌的不同而选择的。

比如,孩子有链球菌感染,出现了急性扁桃体化脓的症状,首选的是第二代头孢菌素或者青霉素类的抗生素。再比如说急性鼻窦炎,我们首选的是阿莫西林或者头孢克洛。而支气管肺炎往往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我们首选的是第三代头孢菌素。

其实,抗生素的级别越高,它对肝肾损害越小,比如说第一代头孢菌素,我们是不能应用于新生儿的,而第三代头孢菌素就可以应用于各个年龄段,所以,并不是抗生素级别越高,对孩子损害越大。

医生为什么不先把感染的病菌查明了再用药呢?

我们在医院有一个检查,叫“血培养+药敏”,这个检查可以明确感染的细菌种类以及对哪种药物会比较敏感。但这种检查却有比较大的缺陷:一是培养周期过长,至少需要3~5天;二是阳性率偏低,经常过了3~5天,结果培养出来的是杂菌,依然没办法明确感染细菌的种类。所以,在门诊使用抗生素时,如果真的要等血培养结果的话,时间成本且不说,严重的会耽误病情。因此,门诊医生在使用抗生素的时候,往往都是经验性用药。这一点,作为家长也是应该了解并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