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地址:http://blog.ifeng.com/article/18711752.html
2012-07-10 16:19:51|瀏覽367140次|評論485條
自1978年開啟的中國經濟改革對中國乃至世界的影響是巨大和深遠的。一方麵,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及經濟高速增長,普通民眾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選擇越來越多,自由也越來越多;中國經濟總量在世界上的排名從改革前的第十三位上升到現在的第二位,中國在國際社會的發言權越來越大,G2(兩國集團)成為國際流行詞匯,甚至有“全球領導力東移”的說法。另一方麵,伴隨經濟的高速增長,中國社會的各種矛盾也越來越突出,越來越尖銳,諸如收入分配不均、地區差異擴大、官場腐敗嚴重、醫療和教育不公平、生態環境惡化,等等,使得人們的不滿情緒不僅沒有隨生活條件的改善而減少,反而有所上升。
與這兩種現象相對應,在如何評價過去的改革和指導未來的改革上,出現了兩種我不認同的思潮:“中國模式論”和“改革失敗論”。“中國模式論”者認為,中國的經濟奇跡來自獨特的“中國模式”,其基本特點是強大的政府幹預和國有經濟主導,完全不同於英美等西方發達國家所走過的道路,不同於“華盛頓共識”所主張的自由競爭和私有企業製度。“改革失敗論”者認為,中國當前的社會矛盾是市場化導致的,是企業家造成的,三十多年市場化的改革政策基本上是錯的。
“中國模式論”最初由一些海外研究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的學者提出,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得到一些國內學者特別是政府官員的信奉和追捧。“改革失敗論”主要是國內一些左派學者的主張,在普通大眾中也有不少附和者,甚至也得到個別相當級別的政府官員的認同。
在我看來,這兩種思潮看起來不同,但本質是一樣的:迷信政府的力量,不相信市場的邏輯;迷信政治家的高瞻遠矚,不相信企業家的深謀遠慮;迷信權威,不相信自由;迷信“國情”和“特色”,不承認普世價值。他們都反對市場化導向的改革。二者的不同在於:“改革失敗論”者從否定過去的市場化改革開始,主張回到計劃經濟時代,甚至回到“文革”時代,由政府主導資源配置和收入分配,消滅私人企業家,由國有企業統治經濟,或許外加一點空想的大眾的“直接民主參與”;“中國模式論”者否定的是未來的市場化和民主化改革,主張固化現有體製和權力結構,依靠產業政策領導發展,用國有企業主導經濟。至於他們的主張是基於認識問題還是利益問題,我不敢妄加評論,大概兼而有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