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理想一點時間:精選集

雷頤:“苦難”與“輝煌”

字體:16+-

博文地址:http://blog.ifeng.com/article/17362931.html

2012-04-17 08:24:57|瀏覽458238次|評論662條

米蘭·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的一段名言,深刻揭示了人類道德墮落的基本根源之一就是遺忘,即回歸的不存在:“對希特勒的仇恨終於淡薄消解,這暴露了一個世界道德上深刻的墮落。這個世界賴以立足的基本點,是回歸的不存在。因為在這個世界裏,一切都預先被原諒了,一切皆可笑地被允許了。”國家的力量是巨大的,當國家想掩蓋一種罪行的時候,無論多麽深重的罪惡,都極易被“集體遺忘”,因為“遺忘”是人類最無可救藥的天性之一。

的確,人類總想擺脫曆史的重負而輕鬆自在。但是,當擺脫一切曆史記憶之後,“人變得比大氣還輕,會高高地飛起,離別大地亦即離別真實的生活。他將變得似真非真,運動自由而毫無意義。”這便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的原因所在。擺脫曆史記憶,生命將變得毫無意義。而千千萬萬無辜的死難者,將被曆史迅速遺忘,最多化為“曆史教科書”上一小段無足輕重的文字或幾個幹癟枯燥的數字。而這些抽象字符背後所凝縮的生離死別、血淚生命,則是後人所難以體會的。

近年不時讀到一些有關“知青”的回憶或敘事,其中不少總使我心頭不禁微微一震:最多才一代人的時間,一樁並非隻與極少數人有關、決非撲朔迷離的“秘史”,而是涉及千家萬戶的曆史事件,而且這千百萬“當事人”現在還都“正當年”的時候,這幅曆史圖景竟如此迅速地“模糊”、甚至遺忘了。

在“文革”中達到**的上山下鄉運動,在近十年的曆史中把數千萬青年從城市“趕”到農村,在人類曆史上的確是罕見的。在當時,這無疑是不得不為之舉,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沒有出路的出路”。因為“文革”的巨大浩劫使當時的經濟已瀕於崩潰,根本無法容納這些不斷增長的就業人口,雖然不得不自欺欺人地將此說成是為了“反修防修”。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被迫到農村去的,甚至連選擇插隊地點的自由都幾乎沒有。這種強製性政策異乎尋常的嚴厲,反對、抵觸就是“破壞偉大戰略部署”,罪可入獄;若“情節特別嚴重”,甚至有殺身之禍。對涉及自己終身命運的如此至關重要的問題,自己居然沒有絲毫發言權。人,對自己人生道路最基本的選擇權就這樣被殘酷地徹底剝奪。因此,這也是當時政治上專製到極點的體現。這一“運動”改變了無數青年本應光明順直的人生道路,牽涉千家萬戶,造成的人間悲劇難以勝數……隻有根據這方方麵麵具體的曆史內容,而不是根據某些自欺欺人的“說法”將具體的曆史事實、內容抽空,才能對這一運動做出正準的定位與評價,才可能使人對曆史進行深刻反思,警惕悲劇的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