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复制的成交术

顾客说“我想再转转”,如何轻松挽留顾客

字体:16+-

我们在做销售的时候,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顾客已经有购买产品的意思了,但到最后快埋单的时候,又说“我再看看其他几家再说”。遇到这种情况,如何回应才能够挽留住顾客呢?在这一节,我将给出三条有效建议,使我们能够轻松挽留客户并成交。

在讲解这三条建议之前,先跟大家分析一下什么是错误的应对方式。

有些导购遇到这种情况,就会直接这样回应:“哎呀,你到哪儿转都一样,你还不如在我们家买呢!”这种回应既苍白无力,又容易激发起客户不转几家都不甘心的逆反心理。

还有下面这种回应方式也不对。比如有些人会着急地说:“你别转了,来我这儿,我给你便宜,给你打折。”这种回应方式固然会留下一些客户,但是这些留下的客户会变本加厉地跟我们谈判。在我们没有多少谈判空间的情况下,他还会步步紧逼,让我们的利润空间进一步降低。

所以以上两种方式都不恰当。那到底如何正确地回应呢?这里提供三条有效的建议。

第一条:询问需求法。

客户之所以说“我想再转转”,一般情况下都是因为销售员没有直接抓住对方的需求点,没有给对方传递那种针对性,因而他有种不确定感,会直接说“再转转”。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用询问需求法。直接问他:“您是不是对我们这款产品有什么不满意呀?有什么不满意您可以说一说。您到底想要什么,告诉我,我一定尽力帮您解决您的问题。”

他有可能会不好意思地说:“哎呀,这不是我喜欢的那种。”

那我们继续问:“那您喜欢哪种类型呢?”

这时对方就有可能跟你说了:“我喜欢那种特别时尚、特别体面的。”

当对方说出自己需求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再想办法给他推荐其他能够满足这个需求的方案了。

比如我们可以这样说:“哎呀,您早说呀,您早说我不就给你推荐这款了?我刚才以为您是想买这个经济型的。知道吗?我们公司前段时间刚刚研发出一个时尚型的产品,现在在市面上是超级畅销的。来,您过来了解一下。”

这就叫询问需求。搞清楚对方的需求点了,再有针对性地推荐。

第二条:认同引导法。

我们先针对顾客“想出去转转”的想法,表示一下认同,以换得对方好感。然后再通过引导的方法,把对方拉到对你说服他有利的赛道上。比如可以这样说:

“先生,其实去哪儿买不重要,重要的是您首先得想清楚您到底需要什么。其实我挺赞同您出去转转的,因为货比三家不吃亏嘛。但是如果您连自己到底要什么都没想清楚,就出去转,这其实更有风险呀!您想想万一出去,遇到一个不负责任的销售,也不顾您的需求,看您是个外行,想办法推荐一个您根本不需要的东西,到最后您买了的话,后悔都来不及呀!”

我们这样说,是站在对方的利益、对方的立场上替他考虑,对方也会感激我们。而且我们说得入情入理,他就更愿意把他的需求说给我们听。只要他愿意把自己的需求说给我们听,我们就可以给他推荐更有针对性的方案。

第三条:干货吸引法。

我们通过给对方介绍选择产品的方法这类干货知识,让对方觉得,我们还是蛮专业的,也能让对方觉得我们是为了他好。

比如我们可以这样说:

“先生,出去转也不急在这一时半刻。不妨让我先给您介绍一下买这类产品的小诀窍吧。其实买这类东西是很讲究的,外行转十家也难免被骗,内行转一家也就足够了。因为买这些东西不光看品牌和售后,还要看做工,要看细节,尤其是您一定要打开这东西,看它里边看不见的地方。这些是很讲究的。来,我拿我们的东西来给您示范一下。”

这个时候我们就通过边说边示范,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您看这里边,到底用什么样的工艺,这很重要。里边到底用了什么样的材料,这材料又分为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成本都不一样哦。您看我们都是用高质量的材料,连边角都是精加工过的,用了特殊的工艺。”

我们说完诸如此类的话语之后,再跟对方说:“所以呀,您就记住,您转多少家不重要啊,重要的是您要比销售员更专业,只有这样,您才不会吃亏。”

我们这样说,就给顾客一种我们是站在他的角度、为他好的感觉,同时又显示了自己的专业性,而且通过这个过程还证明了自己的产品价值。

希望这三条可以代替其他错误的回应方式,化解这类顾客的疑虑,让我们能够轻松挽回顾客并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