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斯坦福大學廣受歡迎的心理學課程

環保的危害

字體:16+-

有多少次,你被要求做出一點小小的改變來拯救地球?比如,更換照明燈泡,或使用可循環利用的購物袋。你可能還被要求購買一些叫作“碳補償”的東西。那基本是對你消耗的能量和過度的消費做出經濟上的補償。比如,因為乘坐飛機頭等艙而對環保感到愧疚的旅客會多付航空公司一些錢,讓航空公司到南美洲種幾棵樹。

這些行動本身都是對環境有益的。但是,如果說這些行動改變了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呢?它們會讓我們覺得自己很關心地球,促使我們在可能的情況下更加環保嗎?還是說,這些看似高尚的選擇反而會造成環境破壞,因為它們不斷提醒我們,自己已經有了“綠色許可”?

我之所以開始關注這個問題,是因為我看到了一項研究,是關於“道德許可”對環保的影響的。僅僅是瀏覽出售可充電電池和有機酸奶等綠色商品的網站,就會讓人感覺良好。但是,更關注環保並不能真的導致善舉。研究發現,選擇購買環保商品的人更容易在之後的測試中撒謊,以便從每個回答正確的問題上拿到報酬。他們也更容易從裝報酬的信封裏麵偷錢。總之,綠色消費的美德為說謊和盜竊找到了合理解釋。

即便你認為開混合動力車普銳斯(Prius)不會讓你變成騙子(3),但這項研究仍舊讓人感到困擾。耶魯經濟學家馬修·柯辰(Matthew J.Kotchen)提出了這樣的憂慮:小的“綠色”行為會降低消費者和商家的罪惡感,允許他們做出傷害性更大的事。我們可能關心環境,但改變重要的生活方式卻並非易事。想到氣候變暖和能源短缺的嚴重程度,以及為了防止災害要做的事,我們就會覺得一切都勢不可當。隻要某些事讓我們覺得自己盡力了,不用再擔心那些問題了,我們就會蜂擁而上。而一旦我們的罪惡感和焦慮消失了,我們就會覺得可以重新開始一貫浪費的生活方式了。所以,使用可循環購物袋會允許我們購買更多的東西,種一棵樹會允許我們去更多的地方旅行,換電燈泡會允許你住在更大、更耗電的房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