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斯坦福大學廣受歡迎的心理學課程

別吃那個蘋果

字體:16+-

倫敦聖喬治大學的心理學家詹姆斯·厄斯金(James Erskine)對韋格納的白熊實驗很感興趣。不過,他認為思維抑製不僅會讓人們更可能想某件事,還會促使人們去做自己努力不去想的事。人們常常會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包括厄斯金自己在內,但我無法從他身上窺探到任何細節),他一直對這個現象感到好奇。他最喜歡的作家是多斯托維斯基,這位作家塑造的角色通常會發誓不做某件事,但很快就會發現自己恰好做了那件事。當然,多斯托維斯基塑造的角色更可能糾結於殺戮的衝動,而不是對甜點的渴望。不過,厄斯金懷疑,從放棄節食到抽煙、酗酒、賭博和**(和一個你不想與之發生關係的人),所有自我傷害行為的背後都存在諷刺性反彈。

巧克力是世界上最誘人的食物之一,因此,厄斯金首先用巧克力展示了思維抑製對自控的不良影響。(幾乎所有人都喜歡巧克力,這個實驗是考察喜愛巧克力和不喜愛巧克力的人有何區別,研究者花了一年時間才找到11個不喜歡巧克力的人。)厄斯金邀請一些女士到實驗室品嚐兩款相似的巧克力糖(2)。在拿來巧克力之前,他請女士們先自言自語5分鍾。他讓一部分女士表達自己對巧克力的想法,讓另一部分女士壓抑自己對巧克力的想法(為了作對比,他沒有給剩下1/3的女士任何指示。)

一開始,思維抑製似乎起到了作用。那些盡力不去想巧克力的女士想到巧克力的次數比較少。在一次研究中,她們平均隻想到了9次巧克力。與此相比,那些表達對巧克力想法的女士平均想到了52次。不過,支持思維抑製理論的各位也不要抱太大希望,因為品嚐測試才是真正的成功評價標準。

接下來,實驗人員向每位女士提供了兩碗共20顆獨立包裝的巧克力。她們單獨留在房間裏填寫一份關於巧克力的問卷,實驗人員邀請她們隨意品嚐回答問題所需的巧克力。每次的研究結果都一樣:在品嚐測試前努力不想巧克力的女士,吃下了表達想法的女士2倍多的巧克力。在所有人裏麵,節食的人反彈最大。這說明,越想通過抑製想法來抵抗**,受到的不良影響就越大。2010年的一項調查發現,和非節食者比起來,節食者更可能壓抑對食物的想法。另外,正如韋格納的白熊實驗預示的,壓抑對食物的想法的節食者,麵對食物時控製力最差。她們感受到的對食物的渴望更強烈,因此比不控製想法的人更容易過度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