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通釋

第十六章

字體:16+-

其實這一章要論述的,也就是一個層級很高的修煉過程。有不少概念會在修煉中連綴起來,例如“虛”、“複命”、“常”、“明”、“公”、“天”,而到了“天”,也就到了“道”。

概念一多,就像沿途出現了很多深井,需要不斷停步了。曆代研究者在這一章好像也傷了不少腦筋。那麽,我們不妨從頭清理一下。請先看原文——

致虛極,守靜篤。

萬物並作,吾以觀複。

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複命。複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這麽多概念,我們一個個來對付吧。好在老子本人已經聲明“名可名,非常名”,我們也就可以簡略一點。

先說“致虛極,守靜篤”。這六個字,核心是“虛”、“靜”兩字。“致”、“守”是動詞,義為導致和守護。“極”和“篤”是指“虛”與“靜”的極致狀態、純正狀態。連在一起,意為:導致和守護真正的虛與靜。

既然如此,我們就要認真麵對“虛”和“靜”這兩個字了。

“虛”,指心境空明,它的對立麵是“實”,那就是還沒有被實利所幹擾的境界。

“靜”,指心無波瀾,它的對立麵是“動”,那就是還沒有被躁動所幹擾的狀態。

兩個字加在一起,也就是說,虛靜之心,是尚未被內外因素所摻雜、所遷移的“本心”。用現在的話說,也就是純淨無染的本體生命。

世上的人和物,是不是都會回歸本心呢?如果說,回歸本心可以概括成一個字“複”,那麽,我們是不是經常看到“複”呢?

老子說:“萬物並作,吾以觀複。”也就是說,在萬物並作的熱鬧中,我們的任務就是去觀察“複”,看看哪些有可能回歸本心。這個任務,就可以簡稱為“觀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