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畢沅【續資治通鑒】時軍民怨黃潛善刻骨,司農卿黃鍔至江上,軍士呼曰:“黃相公在此。”數之曰:“誤國害民,皆汝之罪。”鍔方辨其非,而首已斷矣。
黃潛善,字茂和,北宋福建邵武人。十八歲擢進士第,宣和初年當了左司郎中。黃潛善履新不久,陝西、山西兩省就鬧地震,徽宗趙佶派他出差去考察災情。黃潛善回來後把震級、烈度都往小裏說,倒塌民房和死難人數報了還不到三分之一。
趙佶拿到數據後說,這也叫地震?這不就是土地爺撓了撓癢癢嘛。就拔擢黃潛善為戶部侍郎,給皇上省了賑災撥款還不升官?!黃潛善匿報災情的原因史書上沒記,不過也不難猜,人禍成分太大,地方官怕查出來降職背處分,少不了要給欽差大人好處。至於災後重建工作就好辦了,號召災民自救,告訴他們多難興邦,新房子,會有的。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兵臨城下,各地守軍大都出兵抗金,黃潛善當時知河間府,保持觀望按兵不動。康王騎著“草泥馬”渡江逃跑,可能是這種馬太顛了,搞得失去了生育能力。這說明泥馬救命可以,但也有讓皇族斷子絕孫的副作用。但趙構那時候最缺的就是能護駕的,聽說黃潛善的隊伍保存得最完好,就急調他帶兵馳援,並委任副元帥之職。此舉說明黃潛善不輕易浪費資源,很明白好鋼用在刀刃上的道理。
李綱顯然不如黃潛善聰明,剛剛被新皇上提拔為左相就上書要收複失地,迎回二聖。後邊這四個字是趙構最不願意聽的,收複失地趙構所欲也,迎回徽欽二帝非趙構所欲也。可李綱態度那麽堅決,又有人望,說不定兩件事就都能辦成。趙構顯然不想二者得兼,因此自然傾向於主和的黃潛善和汪伯彥。黃汪秉承趙構的密旨,把李綱的奏折留中不發,創紀錄的是宗澤的《乞回鑾疏》,整整被駁回了二十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