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講中國曆史故事

鴉片戰爭

字體:16+-

中國的對外政策,自元明以來,都能保持著曆史的光榮。一到了清朝,海上的交通日繁,和外國的交接也日多了;而且西洋諸國的社會情狀,又從封建貴族製度,變而為資本帝國主義,它們侵略弱小國家,除掉武力侵略之外,又加上一種殺人不見血的經濟侵略。所以對於東方一塊地大物博的中國,列強沒有不想插進它們的勢力,但是當清朝初年的時候,好似紙糊的紗窗,內容還沒被人窺破,外國人到中國來,須得中國的允許,還要受各種限製,中國不失為一個完全主權的國家。

本來外國人來中國經商的,是開始於葡萄牙國,在明朝時便租借了澳門為通商地,每年納地租銀五百兩。後來英國和葡萄牙爭東洋海上的權利,葡萄牙敵不住英國,便承認英國也有出入澳門的利權。英國人威代爾率艦隊到澳門,明朝不許登岸,英艦便衝至虎門,和守兵就起了戰釁,攻陷了炮台,明朝的官吏大驚,允許英人在廣東河口通商,方才了事。明亡之後,鄭氏據台灣,英國又和鄭氏交涉,複得允許在台灣的安平和福建的廈門兩處通商。到清朝康熙年間,英人請在廈門建立商館,清朝不答應;乾隆時,英國派了使者來中國,請求改良通商章程,要求減稅和自由傳教,並請設立商館於北京,這時適逢清高宗皇帝的八旬萬壽,特別破格優待外人,允許英國使者以見本國國王的禮謁見,而對於英國所請求的,盡行駁斥不準。嘉慶時英國又派了使者來北京,用重金賄通朝中大臣,再行提出前次的請求,而清廷認為是朝貢的使者,便完全不把他看在眼裏,居然襲用天朝對待夷狄的辦法,叫他跪跪拜拜進宮朝見,英使不明白中國的儀節,因為必須覲見皇帝,隻得曲從,及至進了太和殿,不獨沒見著皇帝,而且一班臣下,還叫他向皇帝的虛座磕頭,於是英使以為侮辱了他們的國格,便怒衝衝地退出朝門,所請求的概不得要領,就怏怏地回國了。道光時,廣州灣所停泊的英艦,被廣東民眾攻擊,頗有損傷,清朝官吏袒護廣東民眾,不問罪,並且嚴征關稅,禁止英國女子登岸,英人沒有辦法,隻得退出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