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非洲(精裝)

第十五章 土著與韻文

字體:16+-

土著有強烈的節奏感,卻對韻文一無所知,或者至少在上學前一無所知。在學校裏,他們會學到讚美詩。一個夜晚在玉米田裏,我們正在收割玉米,折斷玉米穗子後把它們扔到牛車上。我為了自娛自樂,對著農田的勞工說起了斯瓦希裏語的韻文。勞工們大多很年輕。韻文沒有邏輯,純粹是為了韻律而作——“恩貢貝/那/潘達/春貝,瑪拉雅/姆巴亞。瓦坎巴/那/庫拉/曼巴。”“公牛喜歡鹽/妓女是壞人/坎巴人吃蛇。”它引起了男孩們的興趣,他們在我的身旁圍成一個圈。他們很快明白這首詩的意義無足輕重,也不質疑韻文的觀點,他們隻是急切地等待韻腳,一聽到就笑話它。我嚐試鼓勵他們找出韻腳,在我起頭後完成這首詩,但他們做不到,或是不願意那麽做,都把臉別開。他們開始習慣詩的概念之後,央求道:“再講一次吧。像雨一樣講話。”為什麽他們覺得韻文像雨呢?我不知道。但這一定是一種歡呼的表達,因為在非洲,雨是被翹首以盼、備受歡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