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州被攻破、高廉战死的消息传到东京开封,高俅愤恨不已,上奏皇帝,举荐呼延灼领兵征剿梁山泊。这呼延灼是大宋开国名将呼延赞的嫡传后代,使两条铜鞭,有万夫不当之勇。呼延灼任命韩滔、彭玘(读qǐ)为正副先锋,率领五千马军和一万步军齐扑济州。梁山得到消息,宋江立即发兵迎战,秦明、林冲、花荣、扈三娘、孙立各领一队,宋江亲领大队人马押后。次日天明,两军对阵,秦明打败了韩滔;林冲、花荣、扈三娘、孙立相继与呼延灼交战,都是打了平手,双方不胜不败;扈三娘手提双刀直奔宋军副先锋彭玘,趁其不备,抛出红棉套索将彭玘钩住,生擒了过来。呼延灼大怒,下令全军冲杀,连环马和士兵都身披铠甲,刀枪不入,如同排山倒海一般冲杀过来,梁山兵马立刻溃散。宋江急忙撤军,这一战,梁山折损了许多兵马,连林冲、李逵都被箭矢所伤。呼延灼在水泊外驻扎了几日,又向高俅要来火炮和炮手凌振,隔着八百里水泊对梁山开炮。晁盖派李俊等六个水军头领潜伏到岸边,将凌振所乘的船掀翻,活捉了凌振。宋江亲自解了彭玘、凌振,十分礼敬,二人只得归顺,梁山又添两个人才。
梁山众头领皆对连环马束手无策,汤隆突然说道:“小弟有办法。”原来这连环马要用钩镰枪法来破,汤隆祖上以打造军器为生,会打钩镰枪,却不会用。他的姑舅哥哥徐宁是东京金枪班的教头,是当今天下最会使钩镰枪法的人,只要能上山传授士兵们钩镰枪法,必定能大破连环马,打败呼延灼。
铁甲连环马究竟是什么样子?
原著是这样描写连环马的:“呼延灼阵里都是连环马,官军马带马甲,人披铁铠,马带甲只露得四蹄悬地,人披铠只露着一对眼睛。……三千匹马军做一排摆着,每三十匹一连,却把铁环连锁;但遇敌军,远用箭射,近则使枪直冲入去;三千连环马军分作一百队锁定。……每一队三十匹马一齐跑发,不容你不向前走。那连环马军漫山遍野,横冲直撞将来。”
其实,《水浒传》中铁甲连环马的原型是金国攻打宋朝时所用的“铁浮图”,也就是重甲骑兵,这些骑兵身披重甲,战马身上也都是铠甲,因此刀枪不入,跑起来所向披靡,唯一的弱点就是马腿。史书记载,宋朝抵御金国“铁浮图”重甲骑兵的时候,用的就是砍马腿的战术。水浒故事发生在宋徽宗时代,金国还没有攻打宋朝,这是《水浒传》的作者在编写时借鉴了金国的战术。
宋朝的火炮是什么模样?
原著中写得很清楚,凌振用的炮是子母炮。第五十七回明确写道:“那一个母炮周回接着四十九个子炮,名为子母炮。”这句描写,多半是古代文人的臆想,不符合常理,如果母炮的威力比子炮大,为什么不全都造成母炮呢?还分什么子母?明、清时代倒是明确有子母炮的记载,但也绝对不是《水浒传》中所描述的这个模样。
目前已知,炮筒式火炮最早出现在南宋时代,而不是北宋。北宋时的炮只有投石机式的,没有《水浒传》原著所写的子母炮。严格来讲,应该写作“砲”,不能写作“炮”。本书右图的砲的画法是参考了北宋官方编著的军事百科全书《武经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