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想扶卢俊义坐第一把交椅,卢俊义不肯。武松等人看着吴用眼色,都叫嚷起来。宋江只好让步,说道:“既然如此,梁山外有东平府、东昌府,我与卢员外各打一处,谁先取了钱粮,便做梁山泊主。”众人只好从命。宋江调拨人马,自己领林冲、花荣等二十八名头领,卢俊义领吴用、公孙胜、关胜等二十八名头领,两军各一万兵马,通过抓阄确定,宋江攻打东平府。
那东平府有双枪将董平镇守,十分勇武。宋江派郁保四、王定六去送战书,两人被董平毒打一顿,赶了回来。宋江大怒。史进自告奋勇,说是认得城中的娼妓李瑞兰,要去做内应打开城门。没想到这一去,鸨母报到官府,将史进押入了死牢。宋江写信将近况告知吴用,吴用连忙赶来宋江营中,说道:“史进一定会被出卖,大概已经被关入牢中了。哥哥先打旁边小县,百姓会逃难到东平府。顾大嫂扮成难民混入其中,只说是史进昔日的仆人,要进牢探望,告诉史进,月尽夜攻打东平府,让他里应外合。”说完又回卢俊义军中。宋江依计而行,顾大嫂成功与史进通了消息。到了月尽夜的前一天,史进向公人问日期,那公人偏偏记错了,说今天正是月尽夜。史进挣脱枷锁逃了出来,将牢里公人全部打倒,放出囚犯,一起向外打去。董平带兵前来镇压,堵住了牢门,外面的不敢进去,史进也冲不出来。次日,宋江下令攻城,林冲、花荣与董平战了几回合拨马便走,宋江假装战败,董平只顾要追宋江,结果落入陷阱,被扈三娘、孙二娘生擒。
《水浒传》有哪些不合逻辑的地方?
《水浒传》中不合逻辑的地方有很多,主要就体现在使用计策、阴谋的方面。
攻打东平府一节中,史进会被出卖还算说得过去,可是吴用又怎么能知道史进没有死呢?官府不会直接杀死他吗?为什么约定月尽夜?(月尽夜,是指旧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既然要里应外合,为什么不尽快实施,偏要等到月尽夜,中间耽误几天?史进占领了牢内,董平堵在外面,牢里牢外对峙,董平为什么不放火烧大牢?里面的人经不住烟火熏烤,自然就投降了。但是原著没有允许这些可能性,它直接规定了一个结果,让一切不利因素都不发挥作用,让故事直接朝着结果过去。
攻打曾头市时的逻辑漏洞就更多了。曾太公派郁保四向梁山求和,宋江大怒,吴用却拦住了宋江,同意讲和,并且写下一封回信。结果,曾太公看了,反而更加害怕,希望能够交换人质,于是将第五个儿子送到了梁山军营。宋江不愿意交换人质,吴用却说无妨,并且叫时迁、李逵、樊瑞、项充、李衮五人去曾头市做人质了。最后攻破曾头市的时候,这五个人与宋江里应外合——这就非常没有逻辑,漏洞是显而易见的,吴用怎么就敢送人质过去呢?难道时迁、李逵等人不会被曾太公杀死吗?假如曾太公把李逵五人绑到阵前,宋江不撤军,这五个人就会命丧当场,到时候,吴用又能怎么办?原著是为了体现吴用的算无遗策、聪明绝顶,强行让他的计策都能成功。因此本书在“**平曾头市”一节将这个计策省略不讲。
当然,四大名著中,《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都存在这个问题,太注重使用阴谋,就难免会产生逻辑漏洞,因为阴谋这种东西本来就不像阳谋那样可靠、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