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死前,思念吴用、花荣,却不能见面。当夜,吴用梦见宋江、李逵扯住他的衣衫,说道:“军师,我们已经葬在楚州城外蓼儿洼,军师若是想念旧日恩情,便来看看我们。”吴用猛然惊醒,泪如雨下。连夜起身,一人奔赴楚州,果然找到了宋江、李逵的坟冢,叹道:“吴用本是村中书生,先随晁盖,后遇仁兄,坐享荣华。如今兄长为忠义而死,小弟也不愿苟活,愿与仁兄相聚九泉之下。”说罢正要自缢,便见花荣远远地跑来。原来花荣也梦见宋江已死,赶来相见,对吴用说道:“我等南征北战,天下闻名,壮志已酬,没有遗憾了。军师想念公明哥哥多年恩情,我也一样,愿随仁兄一同赴死。”说罢,两人一同自缢在宋江坟前。楚州百姓感念宋江忠义两全,修了庙宇,盖了祠堂,常年祭祀。
正是:“千古蓼洼埋玉地,落花啼鸟总关愁。”武松在六和寺安度余生,八十而终;安道全做了御医;萧让在蔡京府任职;宋清、孙新、顾大嫂等人各自返乡;戴宗无疾而终;阮小七遭奸臣排挤,贬为庶民,倒也欢喜,回石碣村打鱼,寿至六十而亡;柴进辞官回乡,平安终老;李应与杜兴一起在民间做了富豪;朱仝随大将刘光世征战,后来做到太平军节度使;关胜在大名府为官,一日大醉,落马患病而死;呼延灼在御营,后来大败金国完颜兀术,最终在淮西战死沙场……一百零八人各有归宿。
北宋依旧太平。忽一日,徽宗皇帝在李师师家中做了个梦,梦中神游到梁山泊,见风景依旧,仿佛从前的人还在那里。
《水浒传》最令人回味的是什么?
“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宋江曾经写的诗句应验了,确实是天大地大,没有梁山众人的容身之处。读到最后我们会发现,整部《水浒传》并不是快意恩仇的故事,而是一场宏大的悲剧。或者说,是正剧。
喜剧化的故事结局,讲求团圆美满,主要人物都活着,并且活得很好;悲剧化的故事结局则是主要人物死亡,或者虽然没有死亡,却有离别之类的令人悲伤的结果;而正剧则是在这二者之间,既没有略显虚假的喜庆结尾,也不像悲剧那样让人难过。正剧的主旨是:符合客观现实,更加贴合实际,符合故事所在的年代、所在的情景。
如果《水浒传》的故事止步于梁山一百单八将排座次,那么它就是个快意恩仇的喜剧收场;如果《水浒传》的人物死得毫无价值、毫无理由,那么它就是以悲剧结束。但《水浒传》既不是喜剧,也不是悲剧。前文已经讲过,第一主角宋江就是梁山群体的代表,宋江的死,是源于他永远不能被统治阶层认可,这也是符合逻辑、符合宋朝的历史情势的。
梁山一百单八将死伤惨重,最后只剩李俊等极少数人有了善果,让历代读者都不忍心接受,但《水浒传》就是这样一部没有强行喜剧结尾的正剧。喜剧是,鲁智深可以三拳打死镇关西,武松可以所向披靡;悲剧是,众兄弟一个个死去,像是印证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样的一部文学作品往往更有艺术价值,也更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