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堡是冀中平原一个地少人多的村庄,抗日战争中因贡献突出,被八路军军分区命名为“红星村”,远近闻名。但在解放后却被“地少人多”及土地贫瘠的短板所困扰,村民生活十分困难。铁骨铮铮的老一辈村书记郭山河是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为改变落后面貌付出了一切。后一辈接班人上任后为完成父辈遗志而继续奋力拼搏。社会在发展,新情况不断涌现,农村状貌比以往复杂得多,人心也复杂得多,怎么面对和处理?
长篇小说《红星谱》的男主人公为年轻共产党员郭向前,烈士郭山河的子弟,生母为知识分子,养母为烈士遗孀。这样的家境,熏陶出一个既血气方刚,又善于思考的年轻人。加之郭向前曾经参军入伍,在部队还立过功,是因为必须回乡照顾养母而退伍。回乡后即为改变村民们的贫穷落后生活殚精竭虑,进入愈挫愈奋一往无前的工作状态。但他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人,有时候因为年轻气盛,难免与竞争对手治气,形成对峙局面。他的性格特点也导致他会出现偏颇,会对工作和生活带来影响。
郭向前从部队回村的时间节点正是“十年”的尾声,因为过去“割资本主义尾巴”,村里什么副业都没有,穷得叮当响。隆冬时节,郭向前夜不能寐,身披军大衣在万柳堤上走了一宿,抽了满满一荷包烟叶。回过头来,他冒着风险带领年轻人割五曲河滩的苇子编苇席搞副业,挨批时以村民们饿肚子的情况据理力争。而他的特殊身份给他助力不少,让他得以施展。“十年”结束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尚未召开,他即从北京的一家氯纶厂淘换来氯纶绒,组织村民纺毛线,偷着出售。再次挨批,因考虑他是为集体,个人一分钱没得,方才得释。待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他一方面组织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方面继续发展副业增加村民收入,但领导层个别人思想观念没有转变,对他严厉打击;也有人为了争名夺利,对他百般压制。使他的工作举步维艰。随着农村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乡村工业和各种副业不再作为“资本主义尾巴”了,郭向前立即组织全村大力开展纺毛线业务,最后出现家家户户纺线线,带动起周边村民一起干,十万村妇大军“背起包袱走全国”卖毛线的壮观情景。知情的专家学者和记者作家无不感叹。
市场竞争,残酷无情。在镇上毛线市场日益兴隆的同时,有的人一夜暴富(一天赚了一百多万,相当于当时一千个县委书记一年工资的总和),有的人却因为盲目跟风而倾家**产,春节过不了年,还有人自杀。而且,伴随着经济的活跃,不仅出现了黄赌毒,还出现了“一切向钱看”等社会风气败坏问题。郭向前陷入深深的苦恼。于是,与知识分子母亲和姥爷进行探索:农村工作应向哪个方向发展?分田到户以后还需要“举红星”吗?“按劳分配”原则与“利益驱动”是什么关系?怎样处理“利益驱动”和“举红星”的关系?经过一家人的苦苦思索,让郭向前在明确了农村工作“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三原则的基础上,坚定了“市场竞争与帮扶后进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为实现帮扶后进,需要依靠集体经济积蓄资金,于是,又派生出“集体经济”与“个体经济”两条腿走路,缺一不可的工作思路。他意识到:发展个体经济只要政策支持,便会蓬蓬勃勃,这是人类社会趋利避害的自然规律,也是无可厚非的人之常情;但个体经济排斥弱者,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发展集体经济。鼓励强者,照顾弱者,消灭贫困死角,最终走向共同富裕,是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质特征。而原有的集体经济因经营管理不善都被解散,重新建立十分困难。他想让自己的恋人的企业转为股份合作制,也导致恋人与他分手。
郭向前在工作中艰难探索,左冲右突。就在他的工作步步深入,村子里兴办起很多企业,面貌开始大变的时候,他被调到镇上当镇长。因他疏于沟通,加之副职嫉妒他的工作能力,与他发生深刻矛盾。副职也是原县大队领导的后人,有着雄厚的背景与人脉,在“进步”和升职上挖空心思。由于不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作祟,不是在工作上创出成绩,而是寻找一切机会为郭向前设置障碍,企图扳倒郭向前。当全镇经济工作风起云涌之时,出现欺行霸市的个别坏人,导致很多商户逃离河川镇,一度红红火火的经济形势转向萧条。而副职又依靠强大的人脉百般包庇,导致黑恶势力愈演愈烈,出了严重人命案子,郭向前也被打伤。但郭向前在原则问题上毫不动摇,与之进行了严肃的思想交锋。上级领导也从外县调来了新的公安局长,在郭向前配合下打破“坚冰”,一举解决了这一带个别人欺行霸市问题。此后新问题也依然在不断出现,郭向前不是发牢骚,怨天尤人,而是以实际行动积极探索,并兢兢业业地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带领群众朝着“共同富裕”的道路坚持不懈往前走。
郭家堡与河川镇的政治、经济工作,前期围绕郭山河展开,作者引用了大量以往文学作品鲜见的故事资料,颇具看点;后期围绕儿子郭向前展开,尽现改革开放后的农村新貌。之所以矛盾冲突此起彼伏。一是因思想观念不同,二是因权力之争,三是因打黑,四是因治污。郭向前始终坚持一个合格共产党员的做事标准,利用自己烈士子弟的独特优势开展工作。河川镇先后发展了毛纺业,制药业,家具业、皮革业等,一时成为全国乡镇企业该行业的龙头老大,受到中央领导褒奖,历经坎坷的郭向前最终被提拔到市里做了领导。作品重点表现了冀中平原基层一线村落的风土人情与精彩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