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底在想什麽

老父親們的境界,都在有了女兒的那一刻升華了

字體:16+-

有這麽一個很有名的段子:

記者問農民:如果你有一百畝地,你可以捐給窮人嗎?

農民:可以!

記者:如果你有一百萬元錢,你願意捐出來嗎?

農民:我願意。

記者:如果你有一頭牛,你願意捐出來嗎?

農民:不願意。

記者:為什麽一百畝地、一百萬元錢你都能捐,一頭牛卻不願意呢?

農民:因為我真的有一頭牛啊!

這個段子很經典,看起來是講了一個笑話:胡吹可以,真到做起來就沒那麽痛快了。但其實它的內核是闡述了一個“非對稱風險”的理論。這個理論不算新潮,一位叫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作家把它說得很明白。

他提出的非對稱風險的核心大意就是,在黑天鵝這種不確定事件遍布的時代做事情,你得認清非對稱風險,你得有風險共擔意識——說白了就是,要想把事情做成、做好,耍雞賊不行,大家都要出點血才能理解如何去做。

我對這句話在創業和合作關係上沒有什麽感觸,但它可以用來形容有了女兒之後的我,以及我所見過的有了女兒的爹們。

我周圍有很多父親都是這樣。通過各種渠道相識的父親們有時候會聚在一起聊天,以至於形成一種我稱之為“女兒局”的社交。這種局沒有油膩的吹牛,沒有自以為是的指點江山,沒有噪聲一般的勸酒說辭,大多數都是冷靜地交流,如何在這個社會中保護和培養好一個女孩,有時候談得很深入。

老父親們的境界都在有了女兒的那一刻得到了升華。

雖然21世紀已經過了二十年,但大多數男士在對女性權益的關注上,還僅僅處於“嘴上捐一百畝地”的階段——我說的是有一些先進意識的男性,其他人可能還不如那位農民。當然我這個結論僅僅是個人結論,不做廣泛推廣——我本也不是為了爭論才說這些話——但我也不是空口無憑張嘴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