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

一、立子还是立侄

字体:16+-

武承嗣非常着急,他就开始催武则天了,不停地在她面前吹风、鼓捣,说:“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这话对呀,因为中国古代是家天下,皇帝姓武,继承人就应该是武家人,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姓武就是武承嗣的最大优势。为了强化这个优势,武承嗣也没少忙活。长寿二年(693年),他牵头搞了个五千人的请愿,要求武则天加尊号为“金轮圣神皇帝”,武则天原来叫圣神皇帝,这时候成了金轮圣神皇帝。第二年他又牵头搞请愿,这次是两万六千人,又给武则天上了一个“越古金轮圣神皇帝”的尊号,名头越来越吓人。这当然是投武则天所好,让她看看,到底是谁维护她的利益,谁才是她最忠诚的支持者,还不得是她的娘家侄子吗?这么几番表演之后,武则天的心思又活动了。我们讲过,每次武则天心里一活动,大家就得忙活,李旦就得倒霉。可是这一次不同,为什么呢?因为这时候的宰相是足智多谋的狄仁杰。

狄仁杰看出武则天的心思又活动了,还没等武则天来征求他的意见,他理好发言思路,就先找武则天沟通去了:“陛下现在享有的江山,是高祖、太宗皇帝打下来的呀,高祖、太宗皇帝为什么那么拼命去打江山啊?不就是为了给子孙挣下一份家业嘛。高宗天皇大帝去世时,也是亲手把这个江山托付给了您,想让您传给儿子。陛下现在却想把江山社稷传给外人,这也太违背天意了吧。您怎么对得起他们呢?何况姑侄和母子比较起来哪个更亲啊?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子子孙孙会永远祭祀您。要是立侄呢?从古到今,臣真是没听说过侄儿做天子后,在太庙里祭祀姑姑的。”

大家回忆一下,这不老调重弹,还是当年李昭德那一套话吗?一个是继承顺序问题,一个是身后祭祀问题,一个是亲情关系问题。不同的只是狄仁杰的身份比较特别。狄仁杰号称国老,是武则天最信任的大臣,而且跟武则天年龄相仿,说起话来就有点老头老太太拉家常的味道,所以武则天容易接受。

但是,尽管如此,武则天还是把国老给戗回去了,她说:“这是朕的家事,用不着你操心。”狄仁杰多聪明啊,马上就反驳了,说:“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什么事情不是陛下的家事呢?再者说了,君为元首,臣为股肱,您就好比一个人的头,我们大臣就好比一个人的四肢,我们本是一体之人,更何况我还是个宰相,岂能不过问呢?”武则天哪里辩论得过狄仁杰啊,当下说不出话来,让他走了。人走了之后,武则天心里那个烦啊。

俗话不是说吗,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武则天整天为立嗣的事情苦恼,翻来覆去地想:立子,立侄,立子,立侄……连做梦都忘不了。圣历元年(698年)的一天,七十五岁的武则天做了一个怪梦,梦到一只鹦鹉,羽毛华丽,色彩斑斓,但是两个翅膀都折了,想要飞,怎么也飞不起来。武则天一下子吓醒了,怎么最近总做怪梦呢?这个梦是什么意思呢?一个人闷着也是闷着,再一看,上朝的时间快到了,得了,还是一会儿去问问狄仁杰吧,这个国老天文地理的什么都知道。武则天觉得狄仁杰聪明,就让他解梦。狄仁杰说:“武是陛下的姓,这只鹦鹉就是陛下啊,折断的两个翅膀就是陛下的两位爱子啊。如果陛下起用两位皇子,那就会双翼复振,您又可以展翅高飞了。您看,现在庐陵王还在房州呢,是不是应该把他接回来?”武则天本来就已经觉得狄仁杰上次分析得在理了,再一听狄公解梦,她又是比较迷信的一个人,心里就更动摇了。

说到这儿我们就有一个疑问了。狄仁杰不是武则天最信任的大臣吗?他应该忠诚于武则天,忠实于武周王朝啊,怎么他一个劲儿忽悠武则天立儿子呢,立儿子以后不就恢复李唐王朝了吗?其实,这个问题并不矛盾。为什么呢?首先,武则天自己也承认,武周是继承唐朝建立的,江山是高祖、太宗打下来的,她又是从高宗手里接过来的。武则天这个大周皇帝,相当于一个代儿子持家的寡妇呀。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狄仁杰认为,她的政权具有合法性,所以他忠诚于武则天,勤勤恳恳地帮着她把这个家管好。但是既然你是代行家长职权,是替儿子看守家业,那么等你到时候了,这份家业是不是还应该回到儿子手里啊?回到儿子手里就是还要恢复李唐王朝,所以忠实于武则天和恢复李唐王朝本身是不矛盾的。当时不仅狄仁杰是这样想的,好多大臣都这么想,所以他们都在撺掇武则天立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