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

一、悠悠千載無字碑

字體:16+-

那麽,武則天為什麽要立這樣一塊無字碑呢?人們給出了多種解釋。

第一種,武則天覺得自己功勞太大了,無法用文字概括。

第二種,恰恰相反,武則天覺得自己罪孽深重,不敢寫出來。

第三種,武則天覺得千秋功過,自有後人評說,因此幹脆留下一片空白。

那麽,這三種說法哪種合理呢?其實,這三種說法沒有一個是正確的。因為這塊碑是武則天死後立的,和武則天本人的真實意誌沒什麽直接關係。那麽,這塊碑為什麽空無一字呢?這還要從中國古代的皇帝陵寢製度說起。本來,中國古代的皇帝陵寢是不立碑的。因為皇帝的功德太大了,不是一塊碑所能概括得了的。但是,武則天不是一個喜歡標新立異、經常離經叛道的人嗎?唐高宗死後,武則天覺得有必要表彰他的豐功偉績,因此就突破了帝王不立碑的傳統,給高宗立了一塊碑,上麵刻了一篇她親自撰寫的文章,叫作《述聖記》,表達了她對唐高宗的敬仰之情。這塊碑一立起來,馬上又成為新的傳統。武則天去世後,中宗李顯也想給她立一塊碑。

但是,選好了石頭,刻好了圖案之後,麻煩也就出現了。怎麽評價武則天呢?武則天退位後,唐朝就進入了政局最動**的時期。從神龍元年(705年)到先天元年(712年),也就是武則天去世前後的八年時間裏,一共爆發了七次政變。皇帝也像走馬燈一樣,從武則天換成了中宗李顯,又換成了殤帝李重茂,再換成睿宗李旦,最後才穩定到玄宗李隆基。所有的政治勢力都輪番上台表演,而各個派係對武則天也都有不同的認識和評價,在這種情況下,光是武則天的尊號就換了若幹次,先後叫作則天大聖皇帝、則天大聖皇後、天後、大聖天後、天後聖帝、聖後,直到唐玄宗天寶八年(749年)才最終改成了則天順聖皇後。這時離武則天去世都已經過去四十多年了。在這麽漫長的時間裏,沒有人能夠給武則天一個確定的評價,所以刻碑的事也就一拖再拖,最後不了了之,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無字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