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曾經講過,李弘的名字是道教的一個讖語,是太上老君的化身。他的出生刺激了母親的野心,也成為母親爭奪皇後之位的重要籌碼。隨著母親成為皇後,李弘也子以母貴,當上了太子,母子二人,互相依存,李弘從小就備受高宗和武則天的寵愛和重視,八歲就開始監國聽政,積累行政經驗。
李弘天姿聰穎,高宗為了培養他,在早期教育上抓得很緊,首先當然要他學習儒家經典,希望他將來能成為一代聖君賢王。但李弘在儒家經典之外,對文學也很感興趣。這一點並不奇怪,唐高宗年輕的時候就熱愛文藝,此後終身保持著對文學的興趣和對文人的好感。而武則天從小愛好文史書籍,自己也能夠寫詩寫文章,所以李弘無論遺傳父母哪一方的基因,都應該表現出文學方麵的天分。
李弘在文學方麵相當早慧。龍朔元年(661年),李弘剛剛十歲的時候,就命令自己太子府的下屬許敬宗、上官儀等文人博采古今文集,分門別類地摘抄其中的清辭麗句,編成了一本五百卷的大部頭文集,起名叫《瑤山玉彩》,獻給了唐高宗。這書雖然不是原創,但是唐高宗看到兒子小小年紀就有這樣的誌向和領導才能,心裏著實高興,馬上賜了三萬段絲綢給他。許敬宗等一幹捉刀代筆的也跟著沒少沾光。
太子既然聰明能幹,高宗和武則天就一直對他寄予厚望。特別是從顯慶五年(660年),唐高宗得病以後,他對於培養接班人的願望就更加急迫了。正因為如此,李弘一生雖然隻活了短短的二十四年,卻有七次監國的經曆。據《資治通鑒》記載:“太子弘仁孝謙謹,上甚愛之;禮接士大夫,中外屬心。”除了監國以外,高宗還特地賜予他一本《政典》,這本書記載了古往今來的一些政治傳統,希望他好好讀書,盡快熟悉政治運作的規則。但是,把兒子當皇帝培養,未必兒子以後就真能成為皇帝。無論身體還是性格,李弘都像極了父親唐高宗,不大具備當皇帝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