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影響孩子的一生

如何製訂學習計劃並堅持實施

字體:16+-

很多家長喜歡在假期或者新學期開始的時候給孩子製訂各種各樣的學習計劃,但通常都堅持不下來。其實不隻是小朋友,大多數成年人每一年製訂的新年計劃,也就是剛剛跨年的時候說說而已。究其原因,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給自己定下的是“目標”,而非“計劃”。這兩者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是否可執行、可操作、可實現。

在做工作計劃的時候,很多公司或者企業會采用**ART原則。僅就假期而言,在幫助孩子製訂學習計劃的時候,不同基礎和目標的孩子肯定各有不同,但原則可以借鑒如下五點。

1.S(Specific)代表具體。

製定的目標不可以籠統,如“把新學期的內容預習一下”,換成“瀏覽新學期前四單元的主要內容,並完成對應的練習題,對不會的題目做好標記”,則相對具體。

2.M(Measurable)代表可度量。

如“假期提高計算能力”就不是一個可以度量的目標,因為提高到什麽標準並沒有明確的說法。相對可度量的目標為“10分鍾內完成50道本年級口算題,並且錯誤題目在三道以內”。

3.A(Attainable)代表可實現。

顧名思義,製定的目標對於孩子而言不能過於簡單或者過於艱深,應該是合理且孩子經過努力能夠實現的。所以,這就要求在製訂學習計劃的過程中,孩子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主動的參與者。製訂計劃的過程和最終目標都要得到孩子的認可。

4.R(Relevant)代表相關性。

製訂的計劃跟孩子的學習現狀、下學期的學習目標以及未來的發展有關。比如,孩子在應用題上相對比較薄弱,那麽學習目標可以更傾向於針對應用題的知識。

5.T(Time-bound)代表有時限。

這裏的時限性有兩重含義。第一個含義是孩子的學習計劃應該有具體的時間,比如每一天或者每兩天。製訂的計劃應該是內容導向,而不是時段導向。如“每天練習口算半個小時”就是一個無效的計劃,因為這半個小時的利用率可能非常低,應該改成半個小時正常速度能夠完成多少題目,如“每天完成150道口算練習”。第二個含義是家長也需要在每個時間節點來監督和檢查孩子的完成情況,並進行正向的激勵或者指出具體的問題,而不能不管過程隻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