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影響孩子的一生

如何引導孩子學習古詩詞

字體:16+-

近年來,國學逐漸受到了人們的重視,而《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的熱播,也帶來了詩詞學習的熱潮。很多家長對孩子詩詞學習的期望,不再局限於課本。但是,如果孩子單純通過背誦、看書、看名家視頻等方法來學習古詩詞,似乎效果並不理想。

我還是要強調,大多數時候,家庭中的引導意義要遠遠大於教學意義。通過耐心的引導和溝通,讓孩子找到學習的興趣,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遠遠比給他直接講授知識更重要。而且很多時候,孩子的記憶速度和學習能力是遠遠超過家長的,所以完全可以通過啟發引導他們的自學能力,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該句出自清代孫洙編輯的《唐詩三百首》的序言。因為古詩詞和其他的語言形式一樣,可以通過大量的信息輸入建立“語感”。大量的積累和長期的熏陶是學習古詩詞的最好方法。

首先是輸入方麵,也就是通過背誦來積累一定的詩詞基礎。孩子對詩詞的開蒙一般都是從背“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開始的。這裏有兩個原因:一是這些詩詞都是在直抒胸臆,用白描的手法進行景物描寫,內容淺顯易懂,不需要一定知識背景就能看懂,所以小朋友很快就能理解其中的意義;二是這些場景在生活中是經常出現的,吃飯的時候會想到“粒粒皆辛苦”,春天樓下的小草發芽就是非常形象的“春風吹又生”的景象。“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孩子最開始理解的是“夕陽無限好”的景象,後來長大了才慢慢理解“隻是近黃昏”的情緒。

學完啟蒙詩詞後,接著學景色類、簡單說理類的詩詞。越貼近生活的詩詞越好。現在的《唐詩三百首》有很多版本,已經將詩詞類型進行了簡單的分組,這樣能更方便地讓孩子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領域,而不是毫無目的地翻看。比如,出門旅行看到了很好的景色,就可以翻一翻景色描寫篇。等孩子有了一定的積累,能憑感覺大概看懂一首詩在說什麽內容,就有興趣也有能力自己去讀更多的詩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