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猜錯,未來人工智能會替代的職業遠遠不止這些。人工智能已經從理性的領域進入感性的範圍了,許多看似具備創造性、具備感性的工作,也逐漸被影響。
2016年,由人工智能創作的小說《電腦寫小說的那一天》參加了日本“星新一獎”的評選。
2017年,微軟推出了機器人詩人小冰,在發布會現場,為人類私人定製了一首詩。
2018年,新華社宣布,首個人工智能主持人已經投入工作。這個人工智能主持人隻需要獲得董卿的一段視頻即可克隆一個相似度高達99%的董卿。同年,微軟推出新款人工智能繪畫機器人,這個機器人可怕到能夠根據對事物的文本描述,立刻創造出圖像,並且還能自行添加文本中沒有描述的細節。機器人開始越來越像人,在每一個行業裏都有了它們的影子,它們做得比人更好,沒有情緒、效率高,還能不停地迭代,那麽問題來了:如果這個世界繼續如此,人類應該何去何從?
仔細想想近幾年的變化,話務員這個行業漸漸消失了,從事自媒體行業的人變多了;
運輸設備的操作人員減少了,快遞小哥的人數變多了;
殺豬匠減少了,教書匠變多了;
打井人減少了,打車人變多了。
時代在變,機器加速了時代的發展,人類在這艘大船上,久久不能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