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涉及對自身的探索,有人可能會稱之為“療愈”。書中有很多練習,要想讓閱讀的收益最大化,我鼓勵你完成每一個練習。
通過下麵這位學員的提問,我想告訴大家如何閱讀並完成練習,在覺知中完成這趟旅程。
安心老師,我在聽您的《家庭關係30講》進行療愈的時候,會不自覺想到童年,我可能會大哭一場,之後依然情緒低落,能量回不來,仿佛扶不起內在的小孩,不知道該怎麽給她力量、跟她連接,對此我有些不解。
是不是我太渴望療愈過去了,認為自己現在不夠好,帶著目的去回憶過往,才導致把自己拉回低穀?
最近做療愈動力不大了,怕把自己帶回童年,而且,寫給父母的隱藏在內心的話,也像是在抱怨過去,內心有些抵抗,內在不太平。
我的回答:
親愛的,謝謝你的提問,從你的描述中,我能感受到你對生命的好奇和熱忱,以及對成長的渴望。並且,你在行動,在嚐試,所以,先隔空抱抱你。
也謝謝你分享這些體會,讓我有機會借著對你的回應,進一步談談我對療愈、成長,甚至是修行話題的一些思考。
生而為人,我們都在體驗生命的起伏跌宕、悲喜交加,也正是這些經曆推動著我們往前走。療愈,是成長的必經之途。然而,這條路該如何走,才能避開一些坑洞?
顯然,你正在經曆療愈的一些誤區,比如你說的“扶不起內在的小孩”“帶著目的去回憶過去”“認為自己不夠好”“像是在抱怨過去”,這些都是典型的療愈路上的誤區和陷阱。
縱觀各門各派的療愈,總結起來,大概是這樣的兩條路徑:第一條路,把現在帶到過去;第二條路,把過去帶到現在。
如果我認為在我之內有個小孩,我要去療愈或是扶起他,那就是典型的把現在帶到了過去,是第一條路。然而,就像我《在遠遠的背後帶領》一書裏提到的,內在小孩隻是一個方便的說法,一個心理學上的說法,我們不應該把他具象化,不要認為在心靈的某個地方真的有個孩子需要被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