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的故事

斯可羅多夫斯卡的頭幾場實驗

字體:16+-

在鈾射線發現的前4年,一位名叫瑪麗·斯可羅多夫斯卡(3)的波蘭少女,來到巴黎求學。她的老家華沙,當時還由俄羅斯帝國統治著。瑪麗一心想當科學家。但在俄羅斯帝國的統治下,婦女很難有機會受到高等教育,至於研究科學,那就更不必提,因此,瑪麗才到法國巴黎來。

她在這裏不得不過極其清苦的生活。課餘她去擔任家庭教師,有時得不到教職,就給巴黎大學的索爾奔納學院當雜工,收拾實驗室和洗滌容器。她用這樣賺來的一點點錢,在一座大樓的6層樓上租了一間天花板緊貼樓頂的小屋子。她常常一連幾個星期隻吃幹麵包。冬天她得親自把一筐筐的煤炭很吃力地搬上樓去生火,而她手頭的錢還常常不夠買煤炭。遇到這種日子,她的頂樓裏就冷不可耐,連洗臉盆裏的水也結上了冰,使這位年輕的女大學生不得不在安歇的時候,把身上穿的衣服全都堆在被子上,馬馬虎虎地擋一擋寒氣。

居裏夫人

可是,這樣艱苦的生活並沒有影響瑪麗的學習,她終於順利地讀完了大學。

大學畢業後不久,瑪麗就同法國科學家、物理學教授皮埃爾·居裏(4)結了婚。該為自己第一件獨立進行的科學工作選擇方向了,她同丈夫商量以後,決定從事鈾射線的研究。

對於一個開始做研究工作的人來說,這個方向當然不容易。

這裏的一切都是陌生的。鈾射線的性質是怎樣的?它的強度是由哪些條件決定的?它是怎樣在鈾的化合物裏產生的?產生這種光線需有能量,鈾化合物裏的這種能量是從哪兒來的?還有,是不是隻有鈾這一種東西能夠發射這樣的射線?

但瑪麗勇敢地跨進了這座從來沒人到過的迷宮。

第一步她得想法迅速查探出鈾射線的存在,並精確測量它的強度。利用照相底片的方法太麻煩了。瑪麗當然可以比較射線留在底片上的跡印,憑著黑色斑點的濃淡來判定射線什麽時候比較強、什麽時候比較弱。但這方法是不會很精確的。如果能用一種物理儀器來測量鈾射線的強度,像用溫度計測量溫度,用安培表測量電流那樣,就好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