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季康子問過孔子如何為政。孔子說:“政者,正也。”意思是隻要你正,底下的人肯定跟著就正。
本節這句話與此道理相通。關於“其身正,不令而行”的典型例子,就是飛將軍李廣。《史記》的《李將軍列傳》中,司馬遷有過這樣的介紹:“餘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李將軍長相忠厚,話也不多,但他在軍隊裏特別有威信,因為他身正,做事身先士卒,很勇敢,能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士兵,愛兵如子。
“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如果自身不正,雖然有發號施令的權力,但這種命令執行起來會產生很大的偏差。因為人們根本就不信服,也不會在行動上積極支持。
管理者其實有兩種力量。很多管理者認為自己最需要權力,到一個組織裏,馬上就問:“人權在誰手裏?”“財權在誰手裏?”“關於這件事,我能不能簽……”他覺得有人權、財權,才能夠管理這個團隊。但實際上,除了權力之外,更大的力量叫作影響力。很多組織裏都有非正式組織,比如公司裏有CEO,同時還可能有一個元老級的人物。元老級的人物雖然沒有顯赫的職位,但是大家願意聽他的,他顯然是一股力量。有的管理者覺得有這樣的人存在是個麻煩。但其實從正麵角度想想看,為什麽管理者自己不能夠建立這樣的影響力?
孔子談的不是權力,而是影響力。對於一個管理者來講,要想獲得影響力,自身正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影響力不能來自交換和買賣,比如收買別人——請人吃飯、給人發紅包,這就變成了小人結黨營私的氛圍。這種聯結是短暫的,而這種短暫的利益結合所形成的小人團體,帶不來影響力,隻是一個收買關係的團隊。靠收買關係維係的團隊,沒有凝聚力,一旦利益沒有了,所有人立刻四散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