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講論語:先進(精裝版)

狂者進取:不要苛求同行者盡善盡美

字體:16+-

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關於這句話,存在兩種完全不同的理解。

第一個理解,狂狷之人在孔子看來是不錯的。

“不得中行而與之”,著名學者張中行的名字就出自這句。中行就是中庸之道,中庸在孔子看來是一種至高的美德,是合適的極致。中庸之道非常難,生活中找不到拿捏分寸特別合適的人。孔子說他這一輩子都沒有遇到過一個能夠真正做到中庸的人。

做事情,“過”與“不及”兩者都存在問題。柏拉圖也說過,尋找中間的平衡態就是美。

孔子說找不到“中行”之人,沒有這樣的夥伴跟自己同行,怎麽辦呢?

如果一定要找,那就是狂者和狷者。

狂者和狷者有什麽優缺點?

“狂者進取”。他們雖然有點小毛病,偏激、過分、毛毛糙糙的、喜歡吹牛、願意說大話,但是他們銳意進取,努力奮鬥,努力工作。

子路對孔子而言,就是狂者。子路說話經常沒有分寸,喜歡拍胸脯做保證。比如他經常說,如果他來做某件事,一年就搞定了。狂者,起碼做到了進取。

“狷者有所不為也”。狷者是類似於顏回這樣的人,或者像子遊、子夏。他們雖然沒有那麽進取,但是潔身自好。潔身自好導致的結果是畏首畏尾,比如找他們做一件事,他們覺得自己幹不了,很有可能會拒絕。公西赤就是典型例子,他總覺得自己做不了,或者不合適做一些事情,根源是他潔身自好,不允許自己犯錯誤。

孔子的學生中,狂者、狷者居多。這些人都是可以教育的,把他們往中間拉一拉,更靠近中庸。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理解,狂者、狷者是孔子願意交往的人。

第二個理解,換了另外一種語境,這句話是孔子的感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