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射殺了李繼遷之後,潘羅支盤踞在涼州。雖然聲名大振,威望空前提高,但潘羅支很清醒,他的實力還不足以與黨項或者宋朝為敵。這次偷襲李繼遷成功隻能算險勝,從此,黨項人與他之間將會成為不共戴天的仇敵,直到某一天,黨項人以同樣的方式將他誅殺,這段恩怨才能了結。可是,潘羅支也無可奈何,大爭之世,誰不是一手提刀,一手提頭。他若不殺了李繼遷,李繼遷就會將他的族人全部收編。
因此,在誅殺了李繼遷後,潘羅支害怕黨項人報複,更加強了布防。
此時的潘羅支害怕李德明,也害怕宋朝。跟李德明是世仇,是因為他殺了李德明的父親李繼遷。而吐蕃與宋朝的關係,也非常微妙。這種微妙,也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一定程度上講,吐蕃與宋朝應該算作故交,宋朝是老大哥,而吐蕃是小弟。潘羅支帶領著吐蕃人,也一直認宋朝為老大哥。
然而,一直以來,盡管吐蕃與宋朝的關係不溫不火,可潘羅支知道,自己不強大,依靠誰都不現實。大爭之世,哪有真正的朋友。盡管此前宋朝已封他為朔方軍節度、靈州西麵都巡檢使,可誰又能保證,宋朝不會惦記涼州。在他看來,必須清楚一個事實:不管是盤踞定難地區的李德明,還是自己領導的吐蕃人,在宋朝眼中,都是外邦。他們所占據的地方,對於一直想要一統天下的宋朝而言,都是隱患,都是需要收編的國土。
如果此時隻有李德明一個對手,潘羅支倒也不怕。即使黨項人傾巢而出,吐蕃人也不會坐以待斃。關鍵是還有一個強大的宋朝,誰能保證宋朝會一直與吐蕃人和平共處下去呢。
思來想去,潘羅支覺得還是應該先與宋朝修好,不管自己依靠的宋朝這棵大樹會不會一直讓他依靠下去,吐蕃人都要和宋朝交好。即使是短暫的朋友,也需要維持;即使是利益相同的盟友,在最關鍵的時刻,還是應該做出應有的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