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菊》《花之歌》《荷花》
古诗文
寒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解读
◆大意
**在寒秋盛开,不与百花们争艳。独立稀疏篱笆旁,志趣也从不衰减。
宁可坚守在枝头,怀抱着清香而死,决不会片片凋落,屈服在北风之中。
◆解说
诗人出生在南宋末年,后来南宋被蒙元所灭,诗人隐居在一座庙里,终生不做元朝的官。诗中每一句写的都是**的自然特性:**独自在寒冷的秋天盛开,许多**会在枝头上完整地枯萎,不会片片凋落。每一句都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情怀志向:想要像**一样卓尔不群,宁可怀抱忠贞之心死去,也绝不屈服于压力和迫害。似乎诗人已经和**融为一体。
现代文
花之歌(节选)
[黎巴嫩]纪伯伦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解读
这是一首散文诗,是花的颂歌。诗人化身为大自然中的花,诉说着花的生活和情怀,表面写的是花,实际上写的是人。尤其是最后两句“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诗人赞美花的美好情操,更呼吁人们应该具备这样的高尚品质。
连读
课文《荷花》前三段内容,是叶圣陶先生对荷花的细致描写:第一段还没见到荷花,先闻到了清香,写出作者对观赏荷花急切的心情;第二段具体描写荷叶、荷花的样子,尤其是写出了全开、半开、未开的荷花各自的形态;第三段写整片荷花给他的感受,把眼前的景色比喻成“一大幅活的画”。
到了第四段,作者忽然进入了想象的世界——把自己化作了一朵荷花,想象自己在荷花池中的各种表现和感受。在写景状物的文章里,这样的写法可不多见,这样写让我们感觉到作者已经完全陶醉在荷花的世界中了。
散文诗《花之歌》的节选中,作者直接化身为自然中的一朵花,体验着花的感受,诉说着花的语言,展现着花的品德。读着这样的作品,我们会觉得自己并不只是在观赏和赞美花,而是进入了花的世界,和花融为一体。作者既是写花,更是写人;既赞美花,也期望人们具有花的情操。
古诗《寒菊》同样采用了这种“托物言志”的写法,诗人以**寄托自己卓尔不群、忠贞不渝、宁死不屈的志向,人化身为花,花代表了人,人和花合二为一。
我们观赏美好的事物,描写它们的形态和特点,也需要发挥想象力,思考事物所代表的精神,甚至可以像作家那样,让自己化身为这种事物,以它的角度去体验和想象。
点读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的意思是: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古诗《寒菊》和散文诗《花之歌》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散文诗
散文诗是一种文体,统合了诗和散文的特点,有诗的情感和幻想,也有散文的格式和内涵,给读者以美的体验和想象的空间。《花之歌》就是一首散文诗。
读后练
请你观察一种花,模仿课文《荷花》第四段的写法,想象自己化身为花,写写花的行为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