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在我的微信公众号留言,说孩子总是做错题,让人十分恼火,问我该怎么办。我想说的是,无论是平日写作业还是考试,出错太正常不过了。孩子正是因为不懂才学习的,写作业或考试是学习的一部分,是用来检验学习情况的手段。出错,说明孩子还有知识点没掌握好,只要及时纠正,孩子就会学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好,这才是王道。
那么,怎么帮助孩子纠正错题呢?给大家介绍四个方法。
第一,准备错题本,把每次做错的题目整理出来,再次复习。
女儿上小学的时候,我和先生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是一位高考状元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这个状元说,错题本对他学习成绩的提高很有帮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平时,他会把写作业或者考试时出错的题目都整理在一个错题本上,包括原题、答案以及解题思路等。每次考试前,他都会重点翻看错题本,因为那些错题正是自己平时学习的薄弱环节。
于是,我们也建议女儿准备错题本,每天把做错的题目整理到错题本上。起初,女儿很听话,为语文、数学、英语各科都准备了一个错题本,不过整理了一段时间之后,她就不干了。她觉得把错误改过来就行了,重新整理到错题本上太麻烦了,没有意义。无论我和先生怎么说,倔脾气的女儿都不愿意再做这个工作了。一直到初中,女儿都没有再用过错题本。不过上了高中以后,她倒是自己主动准备了错题本,认真整理每科的错题,还分了易错题和难题,每道题都分析犯错的原因,再进行改正。我翻看错题本时发现,女儿在整理和复习错题本的时候,还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重点来。我问她错题本的效果如何,她也觉得这个方法让自己受益匪浅。
女儿在小学期间虽然采纳了准备错题本的建议,却没有坚持下来。当时,我和先生并没有坚持督促女儿,因为我们觉得:家长提出的建议,孩子用不用,还得他自己说了算,家长要尊重孩子。如果不能从中尝到甜头,孩子肯定不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做某件事。女儿高中时能重新准备错题本,说明错题本的方法还是有效的,对她有很大帮助。
所以,家长帮助孩子准备错题本时,要先让他看到这个方法带来的好处,然后再鼓励他坚持。随时用错题本整理错误,孩子出错的概率就会越来越小,学习成绩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第二,孩子重复犯错,家长要“用心而无痕”地帮他纠正。
女儿小学时不用错题本,结果也并不像她说的“把错误改过来就行了”,下次她可能还会犯。有一阵子,我发现她总是重复犯同样的错误,上一次作业中做错了,改正了,下一次碰到类似的题目,她依然会在同样的地方做错,而且自己浑然不觉。当我指出这个错误,并提起上次的问题时,她才恍然大悟,觉得自己“本来应该会的,这次是粗心大意了”。实际上,在同一类问题上重复犯错,是基础知识学得不扎实的表现,并不是所谓的“粗心大意”。
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女儿小学六年级结束的那个暑假,她要准备初中的分班考试,我从网上找了一些小升初的练习题,打印下来让她做。每次她做完后,我都会批阅检查,结果发现她在英语作业中几乎每次都犯同一个错误——只要遇到一个句子的时态为一般现在时、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时,她都忘记在动词原形后面加“s”或者“es”。这说明她还没有掌握这部分知识。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从网上搜一套另外的试卷,把她总犯错的题目混进试卷中,让她再做。一开始,一模一样的题目,她依然出错。我只告诉她正确答案是什么,让她改过来,并不告诉她这道题之前已经做过了。过一段时间,我再出一套卷子,还是把这道题混进去。三番五次过后,她才发现卷子中有同样的题目,且是她曾经做错过的。她也会问我:“卷子里怎么有同样的题目啊?”但她没有发现这是妈妈特意混进去的。这样反复训练几次,她才真正记住了这个知识点,从而彻底把类似的问题解决了。
一道错题反复做,这就是我所谓“用心而无痕”的做法。把错题夹在新试卷里,孩子起初并无觉察,因此没有抵触心理,而且也会毫无戒备地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解题,从而暴露出漏洞。这样的做法,比起让孩子把一道错题反复写许多遍,效果要好。因为后一种做法只会在短时间内使孩子形成思维定式,过一段时间之后,他可能还是会犯错,并不能达到查漏补缺的最佳效果。更重要的是,把错题反复写许多遍,会让孩子产生被惩罚的感觉,容易引起他的抵触情绪。即使他不再犯错,但是自尊心受到了冲击,也是得不偿失的。这种伤害表面看不到,却会在孩子心里埋下负面的种子,对他的成长非常不利。
第三,引导孩子认真对待每一套考卷上的错题。
上了中学以后,尤其是高中阶段,女儿不仅自觉准备了错题本,还认真对待每一套考卷上的错题,把错题当作突破口,反复练习。到了高三阶段,因为有大量的复习任务,女儿来不及把所有错题都整理到错题本上,便改成用颜色醒目的笔标出错题来,在卷子上直接修改,然后把卷子一张不落地收拾整齐,装在文件袋里。到考试前,她会专门抽出时间,重新过一遍以往卷子上标注出来的错题,提醒自己哪些地方容易疏忽、哪条思路容易遗忘。据女儿说,这种方法效果非常不错,可谓事半功倍。因为每次考试出错的地方,很可能就是掌握得不好的地方,考前重点复习这部分内容,的确是一个省事又有针对性的好办法。
第四,有些错误家长可以忽略,等待孩子自己修正。
也许有的家长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我想说的是,有些错误是由于孩子能力不够导致的,等过一段时间他的能力发展好了,自然就不会再犯了。我们不妨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的学习经历,语文课上有些不认识的字或者不会写的词,过了一阵子自然就会了,甚至连自己都说不清是怎么学会的。
我女儿小时候学习拼音的时候,有些字母就是分不清,我怎么教都教不会,后来我就不再管她了,等她自己明白。到了三年级的时候,她自己就能分清了。学习这东西,有时候需要开窍,孩子一旦开窍了,你挡都挡不住。没有孩子想犯错,只是因为在当时以为自己是对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他看到别人都是不同的做法时,他自己就会改过来了。这就像我们自己有时候会读错某个汉字,但是当我们发现其他人的读法都与自己不同时,我们自然就跟着改过来了。
家长没必要总是纠正孩子的错误,不妨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这样反而有助于培养他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会事事依赖大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犯错,把孩子学习上犯的错和他这个人分开。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不要着急、打骂或者责备孩子,而是要教孩子如何对待错误,帮助孩子最终学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