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心理谘詢師和家庭教育指導師,我總是會跟家長和孩子打交道。很多家長都被一個問題困擾——孩子沒有學習的動力。
我和這樣的孩子交流後發現了一個共性,他們之所以沒有動力學習,絕大多數是因為體驗不到生命的美好,也體驗不到生命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那些選擇用極端方式傷害自己的孩子,不是他們想要那樣做,而是他們真的不想像現在這樣活著。他們試圖用自殘的方式呐喊,甚至想以生命為代價警醒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應該更加關注孩子們的內心世界。
就像植物需要陽光和水分才能開花結果一樣,孩子的內心也渴望被認可和欣賞。當這一需求被滿足,他們便可以體驗到愉悅、興奮、幸福等感覺。擁有這些美好感覺的孩子才能自我欣賞和自我認可,變得熱情主動、積極上進,在學習上也會更加努力,因為他們想要成就自己的美好人生。就算在生活和學習中犯了錯,家長也可以通過欣賞來幫助他們改正錯誤、重拾信心。
那麽家長該如何欣賞孩子呢?
第一,欣賞要建立在接納和相信的基礎上。
隻有家長發自內心地欣賞孩子,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的美好。如果家長對孩子不甚滿意,隻是嘴上敷衍著表揚,孩子是完全可以感受到的。家長首先要如其所是地接納孩子的有限和不完美,這是欣賞的基礎。如果家長總拿自己孩子的不足和其他孩子的長處作比較,是不可能真心欣賞孩子的。
我國賞識教育第一人周弘老師,他的女兒周婷婷出生後不久就被發現是一個全聾兒,完全聽不到聲音。但在周弘老師的賞識教育下,周婷婷不僅上了大學,還去美國留學並獲得博士學位。周弘老師能把身患殘疾的女兒培養得這麽好,就是因為他接納了女兒的一切,並且相信她是一個天才。隻要女兒有做得好的地方,他就及時地送上認可、肯定和欣賞,周婷婷從小就在心裏種下了“我是好孩子”的種子。因此,她不僅沒有因為先天的缺陷而自卑,反而成長得陽光自信,小學連跳兩級,10歲被評為“全國十佳少年”,16歲成為“少年大學生”,20歲出國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