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陪孩子写作业差不多变成了家长第一头疼的事情,媒体上也常常可以看到各种吐槽家长陪孩子写作业时的囧事和尴尬事。让家长火大的事情,一是家长觉得孩子压根儿不爱写作业,二是家长觉得孩子就是磨磨蹭蹭逃避写作业。
我觉得孩子无论是不爱写作业,还是写作业磨蹭,都是表面现象。家长首先要做的是管理自己的情绪,放下着急和焦虑,对孩子怀抱一颗好奇心,透过现象去了解孩子逃避作业的真正原因。比如,有的孩子不写作业,可能是因为他没有学会,跟不上学校的进度;有的孩子则可能是因为不满家长的做法,故意用逃避写作业的方式消极抵抗;还有的孩子是觉得作业根本就不值得做。
那么,家长除了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在行为上该如何应对呢?
第一,因材施教,允许孩子选择是否写作业,以及怎么写作业。
写作业的目的是复习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有些孩子很聪明,不写作业也可以把功课学得很好。所以,家长要因材施教,让孩子选择不同的课后复习方式。
有一个男孩,从小就不爱写作业,一让他写作业,他就很烦躁。小学的时候,男孩的学习成绩不错,老师允许他不写作业。上了初中以后,他还是不愿意写作业,往往班里同学都交了作业,只有他一个人不交。老师很生气,找到男孩的妈妈,希望她可以教导教导孩子。男孩的妈妈没有马上责怪他,而是问他原因。男孩感受到了妈妈的尊重,于是坦诚地告诉妈妈:“老师布置的作业太简单了,我觉得没有意义,写作业对我来说就是浪费时间。”妈妈说:“我认可你的说法,也觉得你可以不写作业。不过,老师为此总是来找我,要不你自己跟老师说说不写作业的原因吧。”男孩果真找老师说明了原因,并向老师保证他的学习成绩不会拖班级的后腿。老师很欣赏男孩的勇气,于是和男孩约定:只要每次考试他的成绩在班级前20名,就可以一直不写作业。男孩接受了老师的约定,初中前两年都没有写作业,成绩也一直排在前20名。初三的时候,他自己觉得需要通过写作业来巩固所学,就开始写一部分作业了。后来,男孩中考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据说物理成绩还考了北京市第一名。
男孩的妈妈没有和老师一起来控制孩子,逼他必须写作业,而是采取“把球踢给孩子”的办法,让他去跟老师协商,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并对选择承担后果。这就是“因材施教”的一个典型案例。
面对这种聪明的孩子,也有家长的做法是:跟老师商量,让老师给孩子布置一份相对比较难的作业。老师会明确告知孩子,这是因为他比别的同学能力强,才给他开的“小灶”。这种“因材施教”的做法是比较高明的,不仅让孩子开始写作业,也会帮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
第二,在孩子逃避写作业这件事上,家长也要反思自己。
有的家长对孩子太过娇惯,从小不让孩子做事,导致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弱。这样的孩子写起作业来就会慢吞吞的。写作业也要动手,如果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弱,即使他头脑已经懂了,手上也要花费很长时间。或者,有的家庭夫妻关系不好,家庭氛围紧张,让孩子时常感到恐惧,这也会导致孩子总是走神,写作业的速度变慢。
也有的家长总是不满足,本来孩子写作业挺快的,家长一看这么快写完了,担心学校留的作业让孩子“吃不饱”,又额外给孩子加作业。孩子原本渴望做完作业就能玩了,或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家长就是不给孩子玩的时间。日子久了,孩子很可能会消极抵抗,故意拖延磨蹭,把一晚上的时间都占满,“这样妈妈就不会额外加作业了”——孩子其实是在用这样的方法保护自己。
还有的家长,一看到孩子出错,就大声指责或者滔滔不绝地唠叨。如果是这样,孩子逃避作业就可能是出于“怕”了——他怕一写作业就被批评,于是潜意识里开始自我保护,干脆不写作业了。可是,孩子的这种自我保护又被家长贴上“懒”“逃避”“拖延”的标签。就这样,孩子在一个又一个否定之下,慢慢变得没有自信,变成一个自我否定的人,这对写作业更是没有一点儿帮助。
上面这几种由家长造成的问题,我们要有针对性地一一解决。
针对本来写作业很快却故意拖延的孩子,家长要尝试改变对孩子的要求。心理学上有个实验叫“习得性无助”,就是把跳蚤放在玻璃缸里,缸顶盖上玻璃盖。跳蚤本来跳得很高,但是由于每次跳上去都会被弹回来,努力几次之后,它就不再跳那么高了,最后就算把顶盖拿走,它也不跳了。孩子的心理也是这样,一开始他总是很快地写作业,希望写完后可以好好玩,可是每次家长都会给他加额外的作业,或者无论怎么做都要面对家长的不满和唠叨,日子久了,孩子无力抵抗,就只好拖延磨蹭了。磨蹭的结果是:本来8点钟可以写完的作业,他一直拖到10点钟才写完。你看看,家长的本意是为了孩子可以多学点,这是出于爱,但这种爱的结果导致了孩子的行为问题。
所以,对本来能力很强的孩子来说,家长如果想要让孩子保持学习热情,那么在没有征得孩子同意的情况下,不要添加额外的作业让他做。孩子刚上小学的时候,家长要用有趣的事情吸引孩子,让孩子快速完成作业后,自由自在地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孩子就不会觉得学习是痛苦的事情。
如果由于家长的高要求,孩子已经出现了磨蹭的现象,家长就要多表扬和鼓励孩子。只要孩子表现好就表扬,不仅是做作业,别的事情他做得比较快的,也要表扬,让孩子体验到成就感。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可以更快一点的,这样他才会真的快起来。家长切记:在孩子连分内事情都不愿意做的情况下,坚决不给孩子增加额外负担。
第三,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订计划,比如让孩子算一道数学题,看他用了多长时间,然后根据平均速度,结合老师当天留的作业量,规划当天写作业的时间。只要孩子写作业的速度提高了,就表扬他。如果是低年级的孩子,还可以有小小的奖励,比如只要孩子把快速写作业的习惯坚持一段时间,就带他去特别想去的地方玩一次。当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体验到快速做完事情后的喜悦,这个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
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家长除了留意孩子在学习方面的表现之外,生活方面也不要宠溺孩子,尽量放手让孩子多做一些事情,平日里多提供机会让孩子自己做事,锻炼他做事的能力。当孩子的动手能力或者做事情的速度提高了,他写作业的速度和能力自然也会提高。
第四,如果孩子跟不上学校课程,家长不要责骂和挑剔孩子。
这一点非常重要。家长对孩子要多一些理解和接纳,并想办法教孩子掌握所学的内容。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同年级的孩子,有的智力发展得比较快,有的可能发展得慢一些。而且,在小学阶段,男孩和女孩的智力发展程度、学习能力也有差别。一般来说,女孩发育得比较早,会比同龄的男孩要显得强一些,这些都需要家长理解和接纳。其实,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学习好,那些学不好的孩子在学校里可能已经被老师批评了,已经很难过了,这时候更需要家长的支持。家长也可以跟学校老师沟通,看看怎样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只有这样,孩子写作业的速度才会快起来。
总之,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要解决孩子逃避作业的问题,家长一定不能感情用事,先要弄明白原因是什么,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帮助孩子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