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老师对孩子的影响这么大,
家长就要想办法让孩子
也喜欢上其他科任老师,
让所有老师都成为孩子的资源。
Q:儿子今年小升初,六年级下学期因为太过调皮被老师调到最后一排,他不能接受,就破罐子破摔,在学校行为叛逆,回家后学习兴致也不高,最后毕业考的成绩不太理想。我们告诉他,如果面试成绩高应该还有机会,他听完后立即信誓旦旦地说要学习,但真要开始复习时,就找各种借口。应该怎么帮助他呢?
A:这位家长其实是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有关老师调换座位后孩子的反应。因为太调皮被老师调换了座位,这是孩子受到的惩罚。我不知道老师这样做是有成文的规定还是只针对这个孩子,这是班级管理问题,很多时候家长无力参与,因此,我只谈家长和孩子的部分。得到惩罚,孩子的情绪一定受到了打击,家长要意识到这一点,先安抚孩子的情绪。我虽然讲过很多次,但依然要讲,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
安抚了孩子的情绪之后,再和他讨论调换座位的事情。家长和孩子讨论问题的时候,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客观分析老师的做法,让孩子透过老师的行为理解“老师”这一角色。我从家长的描述中猜测,孩子心里对老师一定有很多愤恨才会做出叛逆的事情。如果家长可以把这些工作都做了,孩子毕业考的成绩可能会有所不同。
关于复习争取名校,也是很多家庭遇到的问题。可以让孩子锁定几所学校作为目标,然后列出详细的复习计划,具体到每天的每个时间段做什么,把玩游戏、外出和运动也列在其中,力求做到劳逸结合又丰富多彩。这样,孩子感觉有目标、有方向的同时又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如果孩子的自制力不是很强,就要列出自我监督以及他人监督的具体策略,再把奖惩措施也加进去。如果连续几天都严格遵守了计划,就奖励,具体的奖励措施可以讨论制定。如果有一天没有做到,就惩罚,建议把惩罚措施也定得积极正向一些,比如,做50个俯卧撑等。
这样就会把孩子面对的问题转化成一次使他成长的机会。一段时间后,孩子可能就会变成一个会做计划又有自制力的人了。
Q:孩子8岁,因为喜欢英语老师,所以会认真工整地完成英语作业,但是写语文和数学作业就马虎潦草、东倒西歪。请问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A:《礼记·学记》里说,亲其师,信其道。意思是喜欢老师,就愿意相信老师讲的道理。这句话在这位小朋友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既然老师对孩子的影响这么大,家长就要想办法让孩子也喜欢上其他科任老师,让所有老师都成为孩子的资源。具体怎么做呢?
简单来说,家长自己要打心眼儿里欣赏和感谢老师,并把这种情感传递给孩子,潜移默化地影响他。我知道有些家长会反感老师的某些地方,但切忌把你看到的负面部分展现在孩子面前,而是要多注意老师身上的优秀品质。
心理学上说要把一个人和他做的事情分开,对老师也是如此。“老师”只是一个角色,也许在这个角色里他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但他这个人是好的。家长可能无法跟孩子讲这么深奥的道理,但平日里可以多描述老师的优点。比如,家长可以跟孩子说:“宝贝,你们数学老师好幽默呀,给我们开家长会的时候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他是不是也经常在课堂上逗你们啊!”这样说完之后,孩子再上数学老师的课时,就会联结老师“幽默”的品质,更容易喜欢上这个老师。
另外,我们也可以和老师多沟通,一起做些事情来加深孩子对老师的喜欢。家长可以和老师商量,买一些孩子喜欢的小礼物,让老师作为奖励送给孩子。收到礼物的时候,孩子会认为这是老师的认可和肯定,自然会对老师产生好感,也就愿意为老师所教的功课而努力了。
家长还可以把孩子的特质告诉老师,请老师多加表扬,这也有助于孩子喜欢上老师,从而更愿意跟随老师学习。有个小女孩,特别敏感胆小,上小学后,妈妈就跟老师说了孩子的性格,说她需要多鼓励才会慢慢融入集体。老师很感激家长的及时沟通,之后果真就在孩子的作业、背诵等方面予以肯定,后来小女孩不仅各科都学得不错,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