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没有那么难(全三册)

社戏

字体:16+-

五一长假,我随父母回到了久别的老家——山西的一个小村子。在那几天里,一场精彩绝伦的山村社戏令我十分难忘。

刚一下车,就听说山上有一场社戏要表演,附近的村民都会去看。我一听,旅途的劳累一扫而空,立刻兴奋了起来,早就拜读过鲁迅先生的《社戏》,却始终不曾亲眼看过一场。这样一个绝好的机会,我可不能错过。于是,休息了一会儿,我就拽着爸爸,背上水,徒步向五里外的山头进发。

走了近一个小时的山路,终于到达山顶。我蹙着眉头,抹了一把额头上沁出的细密汗珠,眼前的景象让我大吃一惊。只见灌木丛生,没有房屋的山顶上,兀地立起几座小庙。爸爸说:“这是王母娘娘庙,戏就在那边的大棚里表演。”我沿着爸爸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个编织布支成的高大棚子,被风吹得摇摇晃晃,呼啦啦地响着。棚前立着两个笨重的大音箱,几个村民正往梁上挂灯,还有几个人在布置帷幔。我不禁担忧:在这么简陋的地方,演一场完整的戏,能行吗?我在一旁踱着步,等待社戏开锣。

夜幕慢慢降临,许多卖小吃、卖玩具的商贩在山路旁摆开了摊。“锵锵锵!”锣鼓声响了起来,一队身着山西民装的锣鼓队走近了。一时间,热闹的锣鼓声响彻云霄。很快,鞭炮声也随之响起来,气氛越来越热烈。过了一会儿,锣声、鞭炮声渐渐停止,村民们在棚前的台阶上坐好,准备看戏。

大幕拉开,悠扬的二胡声传了出来,演员们穿着戏服,打扮得有模有样,“咿咿呀呀”地唱了开来。那声情并茂的小旦,唱到伤心处眼里泪花涟涟,唱到高兴处一双大眼睛顾盼有神。还有那连翻几个筋斗的三花脸,在台上突然佯装摔倒,用他那晋南口音插科打诨逗得台下人哈哈大笑。

村民们津津有味地看着,时而拍手叫好,时而啧啧称奇。小孩子们也停止了打闹,仿佛看呆了,一切都是那么幸福祥和。我也不禁被这精彩的场面吸引了,忍不住惊叹,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村民们能布置出这么精致的舞台,演出这样引人入胜的戏,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不知不觉间夜色渐浓,社戏落下帷幕,村民们也三三两两地散去。我跟爸爸打着手电筒,行走在山间的小路上,天上的星星璀璨耀眼,林间的鸟鸣不时传来。这静谧的山里,真是让人心旷神怡,我由衷地爱上了山村灿烂的民间文化,对勤劳朴实又智慧的农民产生了深深的敬佩。

敲黑板

写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它需要灵感的碰撞,但更需要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