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個宋朝

蘇東坡與王弗的初戀

字體:16+-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裏孤墳,

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麵,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

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

明月夜,短鬆岡。

這是蘇軾的一首悼亡詞,悼念的是他的亡妻王弗。王弗十六歲時,嫁給十九歲的蘇軾,婚後夫妻琴瑟相和。王弗聰慧,蘇軾自述說:“其始,未嚐自言其知書也。見軾讀書,則終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後軾有所忘,君輒能記之。問其他書,則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靜也。”

同時,王弗也是蘇軾的賢內助。蘇軾當官後,那些拜訪他的客人,或賢或不肖,王弗聽其談吐便能準確判斷。蘇軾回憶說:“軾與客言於外,君立屏間聽之,退必反複其言,曰:‘某人也,言輒持兩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與是人言。’有來求與軾親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與人銳,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

可惜紅顏薄命,治平二年(1065年)五月,隻有二十七歲的王弗病逝於京師。十年後,熙寧八年(1075年)正月,蘇軾夢見了妻子,醒來後無法忘懷,便寫下了這首哀傷的小詞。

蘇軾在詞中流露出來的對亡妻的思念之情,即便我們今天讀來,仍然為之動容。後世文人大概也是為蘇軾與王弗的夫婦情深所感動,還給他們編排了一個初戀的故事。這個故事是這麽說的:

位於岷江之濱的青神縣,有一座書院,執教的先生是鄉貢進士王方。年輕的蘇軾在此讀書。書院旁邊有綠潭,水自岩穴出,流入潭內。一日蘇軾站在潭邊說:“好水豈能無魚?”撫掌三聲,見岩穴中群魚遊出。蘇軾大喜,對老師說:“美景當有美名。”王方便邀請當地文人擬名,但眾人題寫的名字都落入俗套。最後,蘇軾說出了他的題名——“喚魚池”,令王方拍案叫絕(我實在想不出這名字有什麽絕妙之處,可見編這個故事的人文化水平有限)。這時,王方之女王弗也叫丫鬟送來她的題名,恰好也叫“喚魚池”。於是眾人都說:“不謀而合,韻成雙璧。”之後,王方便請人做媒,將王弗許配給蘇軾。